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喜迎建社七十周年。社庆之际,我们推出“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题征文活动,邀请大家来讲述自己与人教社的故事。详情参见:快来,70年的人教社和你有一个约会!关于《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征文的一封信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叶在田老师的《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的10年》,了解他从读书,到教书,到教学研究,最后到人教版编写教材的故事。
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的10年
叶在田
本人今年迈八十。提起人教社的英语教材改革,则起始于30多年前。它彻底改变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长期存在的哑巴英语状态。从此英语课堂教学不再以语法为纲,而是采取交际法,师生间互相交流,并寓语法结构于篇章内容之中。
原浙江省外语教研员 叶在田
现在的学生十几岁便能使用简单英语交流。这应该是我国建国以来,成效最大,历时最久,变化最深的教材改革。这是一次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优秀典范,其功绩永载史册。虽然旧时的记忆已经淡去,可是有些片断依然深深印在脑海里。
1992年杭州年会
1991年,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年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我的同事任关根老师欣然与会。由于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场教材改革的深远意义,于是勇敢地接过了下一届年会在杭州召开的光荣任务。当时我们对于举办规模浩大的年会毫无经验。我们忙忙碌碌准备了几个月,终于盼来了那一天。
记得大会报告的第一天,大会场里人山人海,济济一堂,教师们手持笔记本和新课本,迫不及待地抢占座位;迟来的干脆席地而坐,把讲台桌前面团团围住。新课本大16 开,内容新颖、版面活泼、插图精美、装帧考究。代表们捧在手里倍感亲切。
讲座的内容分外新鲜诱人,什么听力五步法、阅读五步法,什么快读、跳读,什么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新名词扑面而来;新理念如雷贯耳:Learning English for communication. Learning by doing. Reading for information,和 “Tell me, I forget. Teach me, I understand. Involve me, I learn.” 等等。大家个个目不转睛、认真听讲朗文英语教材,沉浸在教学改革的气氛之中;人人如饥似渴、频频点头,陶醉在崭新的教学新路子中。每位专家报告结束,总有许多疑问向台上射去。明明已是用餐时间,但就是散不了会。教师们的求知欲望可见一斑。因为大家长期在陈旧的英语教法中摸索已久,不知何时才是出头日子。
现在开放大门已经打开;国际轨道已经接通;改革战鼓已经敲响!
人教社的外语组同志们于1992年在杭州召开的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后,在西湖游览。
有一天下午,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那天轮到我主持大会,主讲人是澳大利亚英语阅读专家克里斯蒂娜(Christina)女士 。她主讲的题目为《英语阅读理解》。克里斯蒂娜女士是很少几位提前到达杭州的外籍专家。是任关根老师和我一起去接机的,记得我们还特地为她买了一束鲜花。她40开外,个子不高、一头金发、身材纤细,丝毫没有西方成年妇女的臃肿姿态。她面带笑容,操一口标准英语,很容易听懂。通过这几天接触,她与本人应该不是非常陌生。
她的报告大为成功。我在老师们提问以后,开始对她的讲座用英语作了小结,我记得总体内容如下:非常感谢克里斯蒂娜女士。她的报告居高临下;既有理论性,又有操作性,大家十分欣赏。我们一定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如实贯彻,加深理解,并再次感谢主讲人的辛勤劳动。
可是到了晚餐时刻,刘道义老师敏感地发现克里斯蒂娜女士不见了踪影。她过来问我,我说没看见。敲她房门,无人应答。于是就在旅馆和会场四周苦苦寻找。仍不见人影。我们不知道是否要向公安局报案?此时已是半夜11:00许。正在我们一筹莫展时,这位美丽的外国女士却缓缓向我们走来。刘道义老师迎上前去,急切地问,“你究竟去哪里了?”
“去了西湖散步,”女士慢条斯理地回答。
“为什么啊?”刘老师问道。
“心情不愉快,”
“怎么会呢?”
“我的报告没有得到你的评价。”
“叶老师在小结时不是已经说得很好了?”刘老师解释道。
但是克里斯蒂娜坚持说,“你是我的老板。只有你的话才算数!”(You’re my boss. It is your comments that count.)一句话弄得刘老师哭笑不得。
像这样的教师培训年会,每年都将认真举办一次,以迎接新一册教材的问世。如,武汉年会、西安年会、黄山年会等等,杭州年会只是其中的一次。
坚定的追随者
浙江省是人教社英语教材的坚定追随者。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屈指可数。正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使用人教社英语教材,浙江省在课堂改革和高考成绩上都结出了丰硕成果。1999年是全国高中新教材全面铺开后的第一年。那年浙江省高考英语成绩,从历年的全国平均负6分直升至正6分!落实了浙江省教育厅的指示:“必须改变本省英语高考成绩的现状”。大家都以为这是叶在田老师坚持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坚持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果。可又有谁知道这绝非本人独自所能为的。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历代重视教育、崇尚人文精神。到了90年代初,中学界已经出现了几支外语改革的重要力量:首先是杭州外国语学校。他们的小班化教学令人耳目一新;他们活泼的课堂教学令人赞叹不已,他们首先启用了国外英语教材。他们在初中年级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孩子爱学、发音地道、活动多样、效果甚佳。经常有外语教师去那里听课、取经。当时的外国语学校虽小,但是他们的新课本和新教法犹如一股东风,沐浴着杭州全市的外语教学氛围。
另外,就是当时杭州市区的若干所中学。尤其是以英语特级教师史佩珍为代表的学军中学更为突出。他们组的教师,有的在试教《Look, listen and learn》;有的在处理人教社部编初中(旧)教材上很有见地:记得那是一套以结构主义为纲的教材,32开本。第一部分是句型转换Drill;第二部分是文本内容Text。
他们在教学顺序上将这两部分相互对调:先教课文,再教句型。理由是,结构必须在内容之后进行;结构为内容服务。实际上,这个简单的对调就点明了语法结构在语言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他们用简单的操作程序说明了语言交际的路径!
人教社新教材的教改路子与我省外语教改先进分子的思路竟何等相似。两者情投意合,一拍即合。还有一支重要队伍来自宁波市。该市效实中学校长施丽华老师正带领外语组同仁,兴高采烈地试教着几种海外版英语教材,积极探索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90年代初的一次报告会。当时我们的省教研员顾珠凤老师兴致勃勃地约请到人教社的刘道义老师前来杭州宣讲新教材。报告结束后,我们一伙人立即簇拥到刘老师面前,七嘴八舌地询问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杭州市学军中学的史佩珍老师,她当时已是浙江省初中英语教改的先行者,在教学改革方面已经成果累累,闻名全省。她和刘道义老师可谓“臭味相投”,惺惺相惜,双双都迟迟不肯离去,大有意犹未尽、相见恨晚之意。我们一下全都成了人教社新编教材的追随者。
然而,这边是我省各科初中自编教材的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你可以想象,诸多省编初中新教材中只缺少一本英语课本,岂不可惜?就好像全家过年团聚,却有个儿子流落在外未归。我的一位领导几次三番地说服动员我编写自己的省编英语教材。我没有答应。
可我想,编写教材和教授教材本是两回事。我们教过30年书朗文英语教材,但是我们未曾编过30年教材。
英国朗文出版公司又是一家专门出版英语教科书的权威机构,历史悠久、资力雄厚、经验丰富。再加上世界闻名的L. G. Alexander (亚历山大) 先生作为教材顾问,那一定是一套大家喜闻乐见,面目一新的好教材。
由于这套新教材是李雷和韩梅梅等小朋友为主线,贯穿教材始终,得以使教材生活化和交际化。学生乐学、爱学,人教社的新编教材成功了!
后来1999年本省英语高考的较好成绩事实上也应该归功于当时本省没有编写英语教材,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扑在课堂改革上。教研员王莘莘和我全力以赴,到处 “煽风点火”、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教学改革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优秀骨干,深受广大教师尊敬和喜爱。他们在省内掀起的课堂教学改革,各地教师反应强烈、效果甚佳。其中,外国语学校校长汪忠民和杭州市教师进修学院王之江教授功不可没。
当然,后来我们外语学科使用人教社新教材,也得到了领导认可。此举还得归功于我们年轻而漂亮的教研员郑文老师,是她在某杂志上发表了撰写的论文《我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所致。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很对不起龚亚夫老师的事。1993年,我初到省教研室工作,和郑文老师搭档,特邀时任学会秘书长龚亚夫老师前来浙江省年会讲学。由于囊中羞涩,我们集中在农业厅招待所开大会。那天晚餐后,当龚亚夫,郑文和我踏进龚老师下榻的房间时,发现设备简陋不堪,连床头板都脱落一半!这事情从此成为我的软肋。每当我们三人见面时,郑文便眯着眼睛开始挖苦嘲笑,弄得我十分尴尬,屡屡中枪,无处可藏。龚老师则在旁边总是哈哈一笑,那么可爱可敬。可见当时我们的改革之路有多艰难。
初学编写教材
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参与人教社教材的编写工作。大约在2004年,龚亚夫老师将本人推荐给刘道义老师,让我协助编写高三册英语教材。此事令人既兴奋又担心。我自己省里的初中教材不编,12年后却要去北京帮助编写高三册教材?好在上有刘老师主编把关;课文均由外国专家撰写;还有曹洁和生平老师两位责任编辑协助,我高兴地承应下来,但是,心中无数。我的任务是负责撰写Language points和Grammar两个练习项目;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文中所出现的新短语和新语法项目。知道了大概情况后,我被龚亚夫老师安排住在人教社的方庄大楼。
每天一早6点半,准时有小车专门送我们4人去人教社原本部办公:两个外国专家,两个中国人(一个是本人,另一个是四川省外语教研员姜文弟老师。他参与全国职业学校的英语教材编写)。中午休息片刻。下午4时许,便打道回府,在食堂用餐。我好像住在12楼,一人一间。房间宽敞明亮、设备齐全、一应俱全。就是觉得上班太早,下班也太早。我急需更多时间寻找资料、打磨文稿。后来才得知,这是为了避开北京交通高峰的无奈之举。
编写教材,我完全陌生。必须从头学起。刘道义老师对我的一次次指导,可谓不厌其烦、尽心尽力。又在两位年轻责编女士的帮助下,一遍遍地修改稿子,这才得以通过初审。本人虽然竭尽全力,十分卖力,但毕竟功底浅薄。网上虽然可以查得不少原始材料,然而要改写原文、七拼八凑地将短语和单词嵌入其中,编织成为高三学生可以阅读的地道英语,就难煞我也。我面对电脑发呆,时时叫苦不迭,大有“肚里无才真可怜”的感觉。
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编好教材,我决定申请回家办公。在北京,一是时间不够用,二是参考书不够用。眼下我手头只有一本《朗文英语字典》(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在家里我可以随时开夜车;还可以游弋在参考书堆里,寻找灵感。大概2个星期后,我便回到杭州。回想那些日子,在书房我整天浸泡在一段段字里行间,废寝忘食、日思夜想,连做梦也在推敲文本的措辞。
慢慢地我对编写练习也有了些个人体会,还为自己定了几条定律。也不知对否?
一、短文中不能有ABCD的选项;只能使用主观性题型;
二、解释短语一律使用英语;不能有半个中文。
三、解释短语必须在文章上下文之间让学生顿悟;不能离开篇章解释短语。
伏案一年,终于搁笔。当曹洁女士她们寄来了崭新的教科书,捧在手里,就像一个父亲怀抱着自己的新生婴儿,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回顾一生,从读书,到教书,到教学研究,最后到编写教材。事事接触、样样品尝,此生足矣。虽然甜酸苦辣各不相同,但编写教材最具挑战。它不但让我知晓编写教材的艰辛,而且也多少明白编者意图和苦衷所在。
自1990年至本人退休,至今10个春秋。这10年我国中小学外语改革蓬勃开展、如火如荼。
这10年我国中小学英语学科的教材有了彻底改变,不但内容丰富、版面活跃,而且趣味性强、可读性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这10年我国英语学科的陈旧教法有了较大改变。教师们初步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力主“课堂教学交际化”。
这10年我国中小学学生更是改革的受益者。他们一改以往的哑巴英语,以交流思想为乐、以发言标准为荣。现在我们在电视里经常会听到一些中年人朗文英语教材:叶在田: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的10年ㅣ人教社70周年征文来稿,张口英语、滔滔不绝,就是范例。
这改革开放的10 年使我们在各方面扩大了国际视野、大有长进。我将永远怀念这段美好时光 --- 与人教社共事,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的10年。
叶在田(1941- ),曾任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退休后仍从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朗文英语教材,2004年受邀参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三册编写工作,先后撰写《高中英语写作捷径》(Access to English Writing)和《英语写作入门》(ABC in English Writing)。
往期征文推送:
丁曙:生在人教社,长在人教社
记忆的年轮
字浮纸上,爱伴一生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鲁迅记忆
赶紧投稿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3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