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深焦编辑部统筹 | 10(北京)
编辑 | 岛。(武汉)
车小爷(长春)
编者按
世界是流动的。世界上最大的自恋群体——人类自然也是流动的,人际关系亦在所难免。“婚姻”,一种普世意义上最高形态的人际亲密关系,在这风雨飘摇的世界自然备受挑战。这似乎也是为什么商业目的大众娱乐文化中,故事总是在婚礼当日匆匆结尾。对于开放关系(open relationship)支持者来说,婚姻是中产阶级的政治正确滑稽戏,古典的天鹅式一夫一妻制从人的劣根性上就被捏住了后脚跟。而纵观人类的荒原,回击者不得不理屈词穷,因为形式完美的婚姻虽处处可寻,但冰山之下的秘密却恐惧曝光。人类关系的开拓是一场宏大的实验,而艺术,究其根源,它是人类的附庸,观其核心,却带有一种最高的神之悲悯,我们从艺术中照见人生满是灰尘的死角。人们之所以在《感官世界》《色戒》前面带讥笑地惶然失态,对《红杏出墙》(左拉)和《苦雨恋春风》作“狗血三角恋”的轻浮判断,原因除了共情与理解能力的缺失,本质上是源于人类对自我痛脚的本能回避。深焦策划这一次专题,并非为了某条转瞬即逝的八卦边角,而是因着“关系”这一题,是人类的死穴,背负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原罪,只要尚存一丝气息,它便是高烧不退的永恒热点。
(车小爷 | 长春 )
双重赔偿 Double Indemnity
(1944)
导演: 比利·怀德
编剧: 比利·怀德 / 雷蒙德·钱德勒
主演: 弗莱德·麦克莫瑞 / 芭芭拉·斯坦威克 / 爱德华·罗宾逊 / 波特·霍尔类型: 惊悚 / 犯罪 / 黑色电影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双重赔偿》中的Neff与Phyllis无疑是影史上最古怪的情侣之一,而这部电影本身与导演比利·怀尔德的其他名作相比本身也有着一种迥异的黑色气质。
“亡命鸳鸯犯案”的主题当然不少见,即使距离《邦尼和克莱德》首映还有二十多年,当时的观众们显然也不会因为这样的主题而感到惊讶。
类似的主题往往需要一个蛇蝎美人以及一个意志薄弱的男人。一个对自己工作心生厌烦的优秀保险推销员看起来正是这样的主题所需要的,当然如果故事就这么进行下去的话,或许《双重赔偿》依旧会享有声望,但大概是绝对无法被视作黑色电影中的一座高峰的。
比利·怀尔德有意地为芭芭拉·史坦威克饰演的角色加了一头金色的假发和一个极其夸张的墨镜,而面对如此形象的保险推销员很不幸地是个机灵人。缜密而审慎的他第一次拒绝了夸张而虚妄的女主角,当然命运的缰绳并没有放过这两个人,男主角Neff最终还是决定接受了这场斩首之邀长春托马斯英语,悲剧也就此诞生。
电影的男女主角的犯罪动机大概是影史上颇为难解的一个谜团。Neff近似于一出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冰冷、强硬;不只对物质缺乏渴望,对于情感显然也没有足够的热忱。同样地,Phyllis对于自己的意图解释得也很浮皮潦草,似乎她只是厌倦了某种生活形态。她最后承认:“我既没有爱过你也没有爱过任何人,我从骨子里烂透了。”然而在下一刻她却又放下枪向Neff表白。我们当然不知道这个一出场就带有浓郁的表演气息的人格最后是否说了真话。当然这似乎又不那么重要。
热衷于某种角色的当然不只Phyllis一人,我们清醒而悲观的主人公像是履行某种迟来的责任一样了结了后事,并致力于把自己表现成某种悲剧人物。
然而我们冰冷的硬汉却在放下话筒的那一刻将自己的虚弱展露无遗,此刻的他大概不是什么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失望:深焦片单 | 不爱了,不过了。欢迎来到离婚俱乐部!,而只是一个从自我陶醉中苏醒却又不知所措的人。或许这两个人都热衷于沉浸在自己的某种幻觉当中,但你却又不得不承认,这对古怪的鸳鸯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孤独感如此迷人,这种气质甚至可能影响了整个黑色电影的历史。当这对鸳鸯粗糙而虚妄的“命运”被驱散,一股忧郁而冷酷的黑色幽默终究弥散开来。
(Franger | 长春)
火山边缘之恋
Stromboli
(1950)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编剧: 罗伯托·罗西里尼 / Art Cohn主演: 英格丽·褒曼 / Mario Vitale / 兰佐切萨纳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罗伯托·罗西里尼1950年《火山边缘之恋》、1954年《不安》《游览意大利》可算是他与英格丽·褒曼的“意大利三部曲”,银幕前后的故事都意味深长,一位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扛旗者,另一位是彼时风头无两的好莱坞台柱子,褒曼钦慕罗西里尼的才华,便“抛夫弃子”离开好莱坞与他成为生活与事业上的伴侣,双方最后却也仅堪堪成为对方人生的注脚。
游览意大利 Viaggio in Italia (1954)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编剧: 罗伯托·罗西里尼 / Vitaliano Brancati主演: 英格丽·褒曼 / 乔治·桑德斯 / Leslie Daniels / 安娜普罗柯乐曼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语言: 英语 / 意大利语
《火山边缘之恋》中,褒曼饰演的东欧富家女错爱德国军官,战后成了意大利难民,又与意大利士兵成婚,回到丈夫的家乡海岛,,面对与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艰难的生活环境,阶级差异被无情摊在台面。而《不安》和《游览意大利》则是七年之痒的两个不同结局,《不安》里是撕破脸的爱情里的黑色、猜忌和阴谋,相比起来《游览意大利》则可说是“新现实主义童话”,爱情的野鬼从沉灰里回魂,黑白片里投下一层暖色。
不安La paura(1954)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编剧: 塞尔吉奥·阿米德主演: 英格丽·褒曼 / Mathias Wieman / Renate Mannhardt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 意大利语言: 德语
与褒曼私奔之后的罗西里尼已经不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那个罗西里尼,他的现实主义开始反刍回针,个人情绪细节的私密表达和作为流动背景的宗教、自然风光等,都彰显了他此时期作品的文学性和现代性。有趣的是,三部曲的故事和罗西里尼的“改变”与作为概念的“婚姻”意外同步,爱情从烟雾缭绕下的盲目与迷恋,爆发物质矛盾与精神矛盾的无奈碰壁,周旋、博弈、阴谋之后,灼人却叫人忍不住触碰的爱情烈火重新燎原——燎的是不是原来的那片草原,则只能靠际遇了。当爱情像罗西里尼一样收回了广角,在细微处敲打,如褒曼与罗西里尼般的结局,也未尝不可。(车小爷 | 长春)
灵欲春宵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 导演: 迈克·尼科尔斯编剧: 恩斯特·莱赫曼 / 爱德华·阿尔比主演: 伊丽莎白·泰勒 / 理查德·伯顿 / 乔治·席格 / 桑迪·丹尼斯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 / 拉丁语 / 西班牙语
《灵欲春宵》是奥斯卡影史上唯一一部获得全部提名的电影,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饰演了一对极爱又极恨彼此的夫妻,影片中夫妻间的惨烈战争,简直就是他们戏外真实婚姻生活的写照。泰勒癫狂的表演为她赢得了第二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杯,当爱情无以为继,只能任由仇恨侵蚀彼此,互相折磨,与片名《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对应,泰勒所害怕的,正是婚姻中无穷无尽、无处躲藏的空虚。泰勒一生八次婚姻,有两次是跟理查德伯顿。在他们第二次结婚前,泰勒给伯顿的情书里写道:“我们不会再结婚了,当然也不会再离婚。”很遗憾两人都没有做到。但他们爱恨纠缠的复杂情感,时隔半个世纪依然可在这部神作中窥到。(于一 | 上海)
克莱默夫妇 Kramer vs. Kramer (1979)
导演: 罗伯特·本顿编剧: 罗伯特·本顿主演: 达斯汀·霍夫曼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简·亚历山大 / 贾斯汀·亨利 / 乔贝兹·威廉姆斯类型: 剧情 / 家庭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
好莱坞经典的家庭故事,平凡、朴实,充满生活的细节和普世的伦理观。冲突、对立、发展、升温最后归于温和的释然,节奏适当,中规中矩,虽然老套,但却不失经典,尤其是是片中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两位巨星的出色表演,着实为该片加分不少。1978年,越战后的美国人民真的太需要心灵的抚慰了,不是吗。于是这种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情节剧作为疗伤的良药应运而生。Marriage is brutal。电影一开始,就是女主乔安娜(梅丽尔·司特里普饰)的脸部特写闯入视线,她深情地与孩子道别,无奈加委屈,坚定而绝决。是的,她马上要离家出走,甚至不惜抛下自己一手带大的儿子。
霍夫曼饰演的泰德努力挣钱养家,性格温和,在众人眼中也算得上是个尽职尽责的丈夫。但现实的婚姻里,男人似乎永远不懂女人到底要的是什么,而女人又总在自我和家庭之间苦苦挣扎,这其中的矛盾俨然成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循环往复,不得其解。
女人逃离家庭,这样的主题长春托马斯英语,我们并不陌生,一如鲁迅曾经的追问的那句“娜拉出走后到底会怎样”?要么堕落,要么回归?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女性意识朦胧觉醒,女权运动日益兴盛,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个体对自身价值的重估难免要带来一场腥风血雨的思想风暴。
妻子的离开,使克莱默先生的生活一团糟,不擅家务的他带儿子之余还要兼顾工作。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过程里,他才猛然意识到从前的自己对家庭的漠不关心,作为父亲,自己其实很失败。
影片后部分,当法庭把抚养权判给乔安娜时,泰德仍在寻找最后一丝赢的机会,可当听到律师说:“这回你得付出孩子的代价,我必须传唤孩子作证”时,泰德纵然不舍却还是放弃了上诉的权利,因为他不想在自己年幼儿子的心里埋下一颗伤痛的种子。婚姻走到这一步,似乎早就没有了《革命之路》里你死我活的叫嚷责骂,也少了最初的那份绝决与冷漠,剩下的只有真诚和从容。
(轻微 | 北京)
烈火情人 Damage (1992)
导演: 路易·马勒编剧: 戴维·黑尔 / 约瑟芬·哈特主演: 杰瑞米·艾恩斯 / 朱丽叶·比诺什 / 米兰达·理查森 / 鲁珀特·格雷夫斯 / 伊安·邦纳类型: 剧情 / 爱情 / 情色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法国语言: 英语 / 法语 / 德语 / 意大利语Jeremy Irons不止一次出演过不伦恋中的男主角。或许就是因为他那张颇具法国风格的面孔,和目光里悲怆宿命的气息。《毁灭》里他是一个为畸恋自毁的男人,在Juliette Binoche揉合了绝望、悚然、诱惑……种种精神病理表征的注视下,甘愿沉沦,走向了身败名裂、妻离子丧的终局。
他也许可以算作拉辛在现代的最佳代言人。“当情欲之轮开始转动,就没有人能够幸免。”他痛苦着,颠倒着长春托马斯英语,然而也是清醒着,为情成狂。不到一切崩坏,不能干休。电影也像古典的爱情悲剧一样,情欲面前,无路可逃,而唯一保持尊严的方式,是沉静忍受。(奇怪的云 | 上海)
苦月亮 Bitter Moon (1992)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编剧: 格拉德·布拉奇 / John Brownjohn / 罗曼·波兰斯基 / Pascal Bruckner / Jeff Gross主演: 休·格兰特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彼德·考约特类型: 剧情 / 爱情 / 惊悚 / 情色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英国 / 美国感情的病变是大多数离婚的直接原因。而在《苦月亮》里,则变成了结婚的原因。
波兰斯基镜头里的Oscar和Mimi二人大概是我所见过最绝望的情侣——他们疯狂地相爱,却又像被上了发条一样无法停止伤害自己最爱的人。
Oscar因为琐事对Mimi动手,在做爱时喊着别的女人的名字,搂着派对女郎嘲笑Mimi的造型……当Oscar出了车祸,便轮到Mimi来报复——她把Oscar从病床上摔下致使他下肢瘫痪,她用粗暴方式对待眼前的失去反抗能力的爱人,甚至当着他的面和黑人交配。
这时使二人继续生活在一起的已不是爱情,是混杂着兽欲、占有欲、报复欲等等人类最最肮脏下流的情感的总和。这种畸怪的情感让他们互相痛恨却又互相依赖,无法割舍。他们选择结婚,在圣洁的教堂、庄重的誓言下结婚。这是对过往爱情的告慰,也是对如今的绝望充满仪式感的臣服。
“It was a kind of katharsis, I guess. We both know we never rediscover the same extremes of passion and cruelty with another living soul”,
(柏雅 | 北京)
革命之路 Revolutionary Road (2008)
导演: 萨姆·门德斯编剧: 贾斯汀·海瑟 / 理查德·耶茨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凯特·温丝莱特类型: 剧情 / 爱情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语言: 英语
莱昂纳多和温丝莱特1997年书写了银幕上的爱情神话《泰坦尼克号》,这对摘不下杰克和露丝光环的佳偶在11年后,在萨姆.门德斯导演的《革命之路》中雾锁围城。
电影中故事发生的年份——1961年,是美国20世纪思想革命的前夕,夫妻婚后举家搬到郊区“革命”路,生活富足,似乎已经完成了中产阶级的“美国梦”关卡,但温水煮蛙的婚内焦虑,却让他们鲜血淋漓找不到出口。本来蕴含着忠诚、美满、孕育和充实的婚姻关系,面对苍白残酷的现实简直不堪一击。生活的噬咬和背叛,让一切破碎,一切成灰,挣扎在婚姻枷锁困惑和惶恐中的人们,他们永远徘徊在原著作者理查德.耶茨所处的年代——“焦虑时代”(the Age of Anxiety)
(五指毛 | 北京)
夜与日 밤과 낮 (2008)
导演: 洪尚秀编剧: 洪尚秀主演: 金英浩 / 朴恩惠 / 黄秀贞 / 李善均 / 纪柱峰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语言: 韩语
洪尚秀的作品充斥着男男女女把酒言欢,其中《夜与日》则是扛鼎之作。日记体的片段式叙事、主角的流离失所(displacement)或是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都让人想起侯麦的《克莱尔之膝》(Claire’s Knee, 1971)和《绿光》(The Green Ray, 1986)。洪导用平实的语言打造琐碎的生活小品,将韩国男女置于巴黎异域风情以及艺术氛围之中。影片讲述一个韩国画家金成南(金英浩饰演)因为聚众吸食大麻“逃亡”巴黎的故事,身处异国的他偶然结识神秘女子柔贞(朴恩惠饰演)心生爱意(日),而远隔重洋妻子的电话提醒着他终须一别的现实(夜)。一如既往地,洪导对于男主角的刻画入木三分,今天山盟海誓,明天一走了之,吃着嘴里,看着碗里,想着锅里。同时,《夜与日》也一语成谶,恰恰映照了洪导与自己《这时对,那时错》(2015)女主角金敏喜婚外恋(目前据传已分手)曝光之后流离海外的情境。究竟,洪导镜头之下的导演、教授、作家有多少是自己的影子呢?
(Yue | 纽黑文)
我的国王 Mon roi (2015)
导演: 麦温编剧: 艾蒂安·科马尔 / 麦温主演: 文森特·卡索 / 艾玛纽尔·贝克特 / 路易·加瑞尔 / 伊希尔·勒·贝斯柯 / 扬·戈旺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语言: 法语
女律师汤妮滑雪受伤,在疗养中心回忆起她和乔治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从相遇相爱,到结婚离婚,并和她的疗伤过程相呼应。影片从一个女性的视角观察爱情与婚姻关系,展现了爱情初期富有生命力的激情和随之而来的忌恨并大打出手,同时也有疗伤后生理和心理上的痊愈。
据说电影剧作的原型是麦温著名的一段情史。麦温5岁出道,15岁遇见吕克·贝松一见钟情,迅速的同居结婚,并在次年生下女儿,退居幕后相夫教子,这段感情却在她21岁的时候,因为男方有了新欢而离婚分手。
关于这段感情,传言真真假假,当事人之间的纠葛外人无法知悉,但电影对婚姻中女性视角准确的把握很难不让人联想,早早就经历这一切的麦温,没有评论拒绝说教地呈现疯狂的爱和一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带有个人自传色彩的讲述吧。
我最喜欢影片最后,当已平静分开的两人一起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汤妮看着乔治的脸,眼神再一次抚摸她曾经爱过的脸庞,鼻子,眼睛,下巴,我从她的笑容里看到爱情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即使这一路伤痕累累,我想,她没有后悔爱过。
(zeta | 厦门)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 | ||||
||||
||| |
| | | |
|||||
||||
我们在全世界和你看电影
深焦DeepFocus是成立在巴黎
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迷影手册
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
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5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