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大战新东方,谁才是中国培训学校之王?

曾有人言,全中国其实只有4家培训机构:新东方、好未来、在线教育和其它。他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在留学考试短期突破的应试课程中一举成名。一年以后,嗅到商机的他和同学曹允东创立学生课外辅导机构学而思,在新东方还沉浸在出国培训中时,张邦鑫已经开始在K12领域跑马圈地。另一方面,在出国英语培训阶段,新东方对品牌与名师的塑造显然超出其对教学体系的打造。

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

1993年好未来大战新东方,谁才是中国培训学校之王?,邓恭南巡演说落幕,改革的春风吹过神州大地。

此时刚离开北大的俞敏洪,在校园里到处张贴小广告,打破桌椅平房。俞敏洪在地上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在接下来的23年里,新东方一路长进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累计在校生超过2000万,成为中国教育培训第一品牌。

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俞敏洪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英语老师”,也是中国最优雅的商人。

新东方的上市从侧面带动了中国教育培训的一定变革。不少资本家和投资者惊呼:“新东方上市了,原来培训机构也能上市。” 随后的一两年,大量资金涌入中国教育体系,催生了一批新的教育公司。

一切都在成长,而这批被资本和市场哄动的教育企业中,最成功的就是好未来。2003年好未来大战新东方,谁才是中国培训学校之王?,198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张邦新去了上海。从奥林巴斯到好未来,好未来的营业收入在七年时间里以每年近200%的速度增长。2010年,好未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市值28亿美元。好未来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课外辅导机构。

有人曾经说过,中国实际上只有4家培训机构:新东方、好未来、在线教育等。两家基因不同、业务相似的巨头,在传统模式与互联网模式的交替中,谁更能把握瞬息万变的教育培训市场?

一是蓝海,二是新蓝海

1993年,在北京一家废弃的工厂里,俞敏洪说完最后一句话后,向台下的同学们深深鞠了一躬,开始收拾学费。

离开北大后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俞敏洪定居在一所私立学校。学校颁发了品牌名称,他支付了15%的管理费。那时,他 29 岁,唯一的目标就是赚一笔学费,然后和同学们一样去美国留学。

凭着三寸舌头,俞敏洪的培训班越来越火,他也渐渐有了自己办班的想法。此时的中国培训市场几乎就像一张白纸。这种巨大的市场空缺与各大高校的留学热潮形成了炙手可热的强烈反差。

俞敏洪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并在留学考试的短期突破性考试课程中名声大噪。新东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口号,已成为那一代大学生青春的共同记忆。甚至更晚,新东方在美国举行上市路演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华尔街几乎被中国新东方学生包围。

此后,新东方迅速发展,在全国拥有25所学校、111个学习中心和13家书店,1700名教师分布在24个城市,成为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服务机构。新东方开启霸主地位十余年,直到K12出现。

什么是K12?K12是幼儿园到12年级,是指中小学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课外辅导。一方面,2013年以来我国留学增速明显下降,国外英语培训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另一方面,K12课外辅导的需求有所增加。截至2014年底,K12教育市场规模已达2549亿元。

而这恰好为未来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与新东方不同,好未来以K12为核心诞生。2002年,北大生命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张邦新,在学业压力大的同时,还在打工7份,其中导师3人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导师2人。辅导班。

一年后,他和同学曹云东嗅到商机,创办了学生课后辅导机构“学而思”。在新东方还沉浸在海外集训中的时候,张邦新已经开始在K12的赛场上扎堆。以奥训起家的好未来发展迅速。2010年,好未来的前身学而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3年以来,随着国内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K12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新东方和好未来也开始为争夺这块肥肉而擘起双臂。

2016年,新东方宣布成立北京东方优博有限公司,在K12领域线上拓展三四线城市。两大巨头在K12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英语天津,针锋相对麦芒。

一盏灯下楼梯,一盏灯上去

随着教育市场的转向,新东方原有模式的缺陷很快就显现出来。

新东方以大班开始英语教学,每班可容纳几十甚至两三百名学生,无需大量引进教师,学生一次性消费,无需续课. 但中小学家教是小班制,需要大量引进教师,要求学生继续上课,才能保证收入的持续增长。

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

在K12课外辅导业务的拓展上,新东方依旧沿用一贯的模式:迅速成立分校,以品牌效应和促销吸引学生,力争短期内尽快增加收入。

受这种模式的启发,新东方各分支机构倾向于优先考虑高年级的业务,因为这类业务的刚性需求更强。同时,高考学生的成绩也将成为学校的宣传和美誉度,迅速提升影响力。

这种扩张模式让分店在初期有不错的营收水平,但问题是教学的口碑很难传下去。为了继续保持高考成绩的收入,学校不得不在高考课程和师资推广上投入大量资源。很难调配精力和资源做好高年级以外其他年级的培训内容。因此,新东方的档次严重失衡。

同时,支部名师也会被高考绑架,高三以外的年级不可能抽空任教,导致后劲不足增长和营销成本的持续增加。

2013年,新东方第二季度净亏损1580万美元,为2007年以来首次亏损。第二季度教学中心利用率创历史新低25%。

相比之下,以中小学奥数导师起家的光明未来却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新分公司刚成立时,好未来还没有新东方那么激进。一般来说,总部甚至不允许新的分部开设二年级及以上的课程,而是专注于小学和小学的课程。

低层次的课程不如高考层次强,所以招生人数和收入也很有限。但从长远来看,低年级的学生会对学校有较高的认可度,然后继续续课,好让好未来可以趁势开办初二的课程,并让原教师继续与学生一起教授初二的课程。需要为这波学生投入更多的营销资源。

机构可以在新的一年级投入精力和资源,培养新的教师担任新的一年级课程的教师。以这样的速度,在不投入更多资源的情况下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一些分校在第二年就可以轻松实现业绩翻两番,增长率高达300%。从高年级学生到低年级学生的沟通比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忠诚度要困难得多。好未来的做法显然更胜一筹。

2016年,好未来上市6年,股价上涨近6倍,涨幅堪比同期中国房价。

一种中央集权,一种封建制度

在运营模式上,两家巨头也有着天壤之别。

K12在好未来主战场的打法是明显的大后台小前台的打法。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卓越的教研能力。张邦新说:“我们是中国最早开展教研的培训机构,拥有数百人的教研团队。” 因此,特色课程是其招生推广的主要亮点,比其他院校更占据高端,形成良性循环。

好未来开发的教材内容通常选自学校考试和竞赛的最新试题。按照题型分类总结,难度由浅入深排列。同时,对答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教师只要能看懂课本中的例子,依次向学生讲解,就能保证学生获得应掌握的知识点。

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不具备独立的课程设计能力线上英语,很难独自工作。由于课程材料本身的连续性,更换教师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这大大加强了教师对TAL的“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才流动的风险。

在管理体系上,好未来总部对全国各校区的招聘、选拔、培训、教研、监控和技术工作进行了规范和细分。专业运营线路。分公司依托总部的支持和运作,形成了强大的集中管理体系。这种打法的实际情况是碾压和摧毁二三线城市的机构。

另一方面,新东方。由于历史原因,新东方更像是一个封建国家,封建领主崛起迅速,分裂迅速。

在新东方原有的管理体制中,地方校长权力更大,负责校区的整体运作,而总部职能部门对地方校区的参与相对较少。集团对委托人的考核机制以收入和利润为核心。校长的收入与分校的招生情况完全挂钩,这使得校长们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为了完成收入任务好未来大战新东方,谁才是中国培训学校之王?,他们不顾实际情况,开设更多的教学点。

媒体曾报道过新东方当时的情况,“集团副总裁有权批准开设分校,而新东方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从老师做起,关系一直很好。” 。”

也就是说,新开分行的资质可以直接由副行长审批。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教学内容、质量和教师素质等核心指标不进行考核。最终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即使短期内收入增加,随之而来的教学质量和品牌美誉度的下降,也会对公司造成长期的损害。

另一方面,在海外英语培训阶段,新东方对品牌和名师的塑造明显超过了教学体系的建设。事实上,长期以来英语成都,新东方并未注重形成自成体系、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分班打分系统让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迎合学生口味之间来回摇摆。老师曾是一位精神导师,然后同时成为娱乐明星。罗永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

到2014年,新东方的老师们一直处于“批量逃跑”的状态。20多位教师集体高调宣布“再见了,新东方”,携手新成立的智客网。雷军、李雪玲以10亿真金白银领衔欢乐评判时代,打造100教育,甚至直言要在一年内招聘2000名新东方教师。俞敏洪虽然不情愿地说,“人才的流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100教育全部从新东方推出,说明新东方成功培养了教师。”

新东方与好未来的竞争,就像文科生俞敏洪和理科生张邦欣的较量。

一个需要工具,一个需要生态

徐小平曾经说过:“传统教育会以闪电般的速度结束漳州外教,就像雪崩一样。” 这让新东方和好未来非常焦急。与其被别人革新,不如革新自己的生活,拥抱互联网的大潮。

面对内忧外患,新东方从2014年开始主动出击,注重课程整理和数据整合挖掘,做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强调“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发展商业在线学习,另一方面用互联网思维升级传统线下教育,最终在教育领域打通O2O模式。

2016年,新东方在线业务总投资达5400万美元,主要用于O2O混合教学系统的开发。

从战略上看,新东方O2O分为三个层次:一方面,开发全业务线的O2O互动教学体系;同时与腾讯达成深度合作,开发以新东方在线为主体的纯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此外,投资在线教育公司和与其业务相辅相成的项目。

2014年11月,新东方优能中学正式上线视觉学习系统,打响了新东方整体双向互动教育的“第一枪”。随后,推出了小学生双优培训班,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不仅提供电子交互式白板教学课件、多媒体课后练习光盘英文机构,还打造了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和父母。互联网学习平台。至此,新东方已在国内其他考试培训项目中陆续推出O2O互动教学系统。

好未来的互联网方式是关注教育新技术,看好在线教育和教育O2O,走科技公司的道路。

早在2010年11月,好未来就将教研成果与IT相结合,全面推出ICS智能教学系统;2011年将静态PPT升级为动画课程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集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

随后,好未来利用其技术优势,打破了传统教学“老师告诉学生听”的单向交流模式。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听、看、说,还可以随时与老师互动。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

好未来不忘内部积极响应,设立创新基金和未来世界俱乐部,营造互联网文化氛围。

但谁都知道,张邦欣的野心不在这里。2014年以来,好未来频频出现在笑话、宝宝树、青青椒等投资并购新闻中。不难看出,好未来的投资并购逻辑主要集中在k12的上下游,延伸产业链,补短板。张邦新要的是教育生态和教育产业链的布局。

结语

近期,两家机构也频频大动作。好未来和阿里云一直在联手实施教育信息化。新东方近期也重新调整了组织管理架构。可以看出,两位领导人都在积极部署。

新东方和好未来,虽然一个以英语培训为主,一个以K12课外辅导为主,但同样是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两艘航母,自然有可比性的机会。

应试教育是一个大市场。有人评论说,新东方曾经代表“出口”,而好未来则代表“国内消费”。新东方曾经代表着逃离中国体制的愿望,好未来则代表着在中国教育体系中脱颖而出的愿望。

无论是“出口”还是“国内消费”,在中产阶级焦虑的大背景下,中国跨越千年的应试教育体系变得更加稳固,直接影响着中国的走向。互联网教育行业。

(信息来自知乎、学球网等)

这个二维码是进入“新东方离职创业集团”的钥匙,是实名制。学校+部门(以前的部门)+名称!诚邀您与新东方的老同事相聚。如果您有任何外语、出国留学、普通学科教学资源需求,都可以联系我们,新东方万千老友为您提供帮助。如果二维码无法进群,请加我微信:414421999.欢迎投稿。

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2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