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毁灭了国产电影还是拯救了国产电影?

因此,《长城》《摆渡人》等阵容的强大,在贺岁档这个关键的时刻,也是打出一个爆款的重要因素;也因此,豆瓣等较受人关注的评分的高低也影响着大众和电影相关方的神经。很多人批判张艺谋这次的《长城》把自己的招牌炸了,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拍的太飞,纷纷对他们表示失望,而前段时间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豆瓣评分高达8.

近日,中国电影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批评豆瓣以低评分、恶评影响中国电影生态,更有传闻称“豆瓣已因评分过低被电影局约谈”,且CCTV-6电影频道竟然也在同一时间更新并发布了这样一种言论,引得网友齐呼,豆瓣儿这回摊上大事了!豆瓣挺住!

对此,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自己的朋友圈发文回应,“电影局没有与豆瓣任何人有过接触,也不认识豆瓣任何人”。张宏森还表示,“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完成这个共识,任重道远,艰辛备至。”

豆瓣电影评分八问》

豆瓣友邻们也纷纷贴出豆瓣创始人阿北(真名:杨勃)在2015年年底发布的《豆瓣电影评分八问》,对人民日报的言论进行回击。其中,《豆瓣电影评分八问》谈到:豆瓣没有专家评审,但有上亿人数的大众评审团。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阿北承认,水军是有的,但豆瓣评分很难刷得动。虽然“非正常评分”听起来实力强大,也没有“一劳永逸完全解决水军问题的办法”,但“对豆瓣评分的影响其实没那么大,小影响还是短暂和个别的”。“刷分上面说过了,越来越没用。所以我确实不知道除了拍好电影,能做什么。”

近一点 远一点

于是,话题又转到电影产品本身的质量上。出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谨慎,笔者也看了这些正在全国热映的贺岁档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虽然没有产生出乎意料的观影体验,但对《长城》被说成“亵渎电影”及“张艺谋已死”的言论,还是表示不太认同,这已经不是评论,而是一种不尊重的人身攻击了。“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大大破坏了所有电影从业者的生态环境”的现象是存在的。

而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电影过度关注网络文学IP,明星IP,尤其是小鲜肉、小花旦以及话题炒作、电影特效等,却忽视了电影质量本身,也确实令很多观众不满。随着电影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制作、大IP、大场面、大投资等等走向,使得对赌协议、众筹融资、明星股东等等外在的东西进一步束缚了电影制作、发行等的自由空间。而目前粉丝经济的狂欢的确带来了国内稀缺的明星IP的大热,网络文学还给颜值经济也加了一把火,越燃越热,杨幂的《孤岛惊魂》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然而,观众被华丽的外表吸引后,一层层剥开包装,却一直看不到希望,更别说是超出预期的惊喜,自然在最后仅剩的那点东西展开之后,有一种不够塞牙缝的感觉,甚至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失望。所谓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包装得越好,如果没有真实的产品做基础,那么就引发大众猜想,盛名之下,是否是张爱玲曾经说过的,“一件华丽的袍子,里面却爬满了虱子”?

现代社会早已过了“魔弹论”的被动接受阶段,消费者在这个泛娱乐的时代,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娱乐选择;且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交流互动的言论自由也更加推动了人们独立思考的深入,消费者对电影的买账并不仅仅依靠对某个明星、导演、特效的喜爱,更多的是对电影本身实实在在的质量的考虑。《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不可复制的成功,但也带来许多思考。

所以,对电影来说,笔者更提倡离作品近一点,离明星等外在的东西远一点。

快一点 慢一点

当然,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现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一定的营销和商业化不可或缺。单纯商业,单纯的纯粹,都让人怀疑其是否能够以此长久生存。民国才女萧红曾给友人的信中写到,“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连马云也频频意欲插一手社交领域,就是看到了其背后传播和变现的巨大潜力。

因此,《长城》《摆渡人》等阵容的强大,在贺岁档这个关键的时刻,也是打出一个爆款的重要因素;也因此,豆瓣等较受人关注的评分的高低也影响着大众和电影相关方的神经。复旦经济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陈沁曾有报告,当周末上映的所有电影豆瓣平均得分每高出一分时,一家电影院的票房便会提升35万。

只是,这个因素不应该被夸大了,《长城》电影首周票房收入就超过6亿,笔者听到的评论也是,大众评分高、专业人士评分低的言论。《长城》触到了观众的一些点,自然可以引发观众的观影热情。阿北也说了,“在评分这件事上,看到评分和自己想法一致,觉得豆瓣靠谱,看到不一致,觉得豆瓣不靠谱。这种反应也正常。但“豆瓣”后面只是很多个“别人”而已,不多不少。你和别人平均看法不一致,可以冷静下来再下结论。未必别人不正常,也未必背后有阴谋。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大众经常是错的,至少你是有主见的。”

高一点 低一点

此外,关于电影是应该多一些“阳春白雪”,还是应该多一些“下里巴人”的讨论也一直没有间断。很多人批判张艺谋这次的《长城》把自己的招牌炸了,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拍的太飞,纷纷对他们表示失望,而前段时间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豆瓣评分高达8.6分,最后却只有1.65亿票房。此外,冯小刚执意拍摄的《我不是潘金莲》也遭受不少抨击豆瓣豆瓣评分毁灭了国产电影还是拯救了国产电影?,这个笔者没看,所以不做评价。

其实,任性一点来说,如果是电影人基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梦想出发,那么尽管就放手去做,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消费者为其鼓掌;如果是希望受众买单,那做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笔者相信,迎合受众并不是三俗取向,而是更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这里的高低并没有任何好坏之分,只是目标不同。

不过,回归电影质量本身,是永远应该坚持的底线。

期望与失望 起点与转折

另外,“豆瓣挺住”的背后,除了对中国言论自由的捍卫,对国产电影的爱之深责之切,还有对这十年一路走来的豆瓣表示支持。

豆瓣是出名的“慢公司”,其中既有豆瓣的坚持,也有对2011年到2014年三年机会的错失。豆瓣目前采用品牌广告、互动营销、与电商分成相关的收入以及与产品结合的商业模式,并在积极布局其他变现的领域。只是这并不顺利。知乎当时上线LIVE功能变现带来的骚动也值得借鉴。

不论是豆瓣,还是知乎,背后的圈子在大众化和寻求盈利的过程中,引起的用户对自身身份认同感的失落,和用户对纯粹精神领域的期望的落空豆瓣,都容易造成大量老用户的出走。

但是,笔者认为豆瓣,商业变现和保持知识共享、兴趣相投亦或灵魂净土等的向往并不对立。豆瓣2012年的日均PV就已经达到1.6亿,有了很好的起点。目前,虽然错失了移动客户端的机遇,但依旧有数千万的用户基础,豆瓣也采取了改版网站、研发豆瓣APP等措施来及时补救。如此,虽然一开始用户会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但方法得当,相信豆瓣不会失去自己的标签“我们的精神角落”,也可以赚钱盈利养活自己,反过来促进自身立场更加独立。豆瓣加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豆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1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