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构建“六重融合”模式 培养卓越教育硕士

临沂大学以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为导向,针对研究生培养中知能提升与师德养成的融合问题、从多学科生源到优势教育资源的转化问题以及传统实践教学不能完全支撑卓越教师发展的基础问题,针对性地构建了“六重融合”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使卓越教育硕士毕业生具备“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临沂大学以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为导向,针对研究生培养中知能提升与师德养成的融合问题、从多学科生源到优势教育资源的转化问题以及传统实践教学不能完全支撑卓越教师发展的基础问题,针对性地构建了“六重融合”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使卓越教育硕士毕业生具备“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临沂大学:构建“六重融合”模式 培养卓越教育硕士

“德能融合”培养学生深厚的教育情怀

坚持价值引领,将沂蒙精神与师德涵养有机结合。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纳入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从参观沂蒙精神博物馆、纪念馆到各类专题讲座,从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到过程培养各环节,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全过程、全方位推进沂蒙精神入脑、入心。同时,遵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通过案例式教学、学科教学技能训练以及实践教学等,强化对教育硕士的思想修养与价值观念引领,将教育硕士培养成为教育情怀深厚、育德能力较强的高素质高层次师范生。

“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

全面落实知行合一,有效促进教育硕士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养成的融合。优化修订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育理论课程与技能实训课程;将见习实习研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全景式角色扮演实习实践教学,锤炼教育硕士的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能力。建立校内、校外各两名导师的四导师制,遵循全科培养逻辑,要求教育硕士自选主教与兼教两个学科课程,有力拓宽理论与实践指导渠道,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智慧的有机融合。

临沂大学:构建“六重融合”模式 培养卓越教育硕士

“学研融合”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教育精神

围绕课程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等教科研主题,通过齐鲁名师讲座、文献阅读汇报、研究合作小组、导师课题组例会、教育调研等多种措施和手段实施学研融合。重点解决学生概念学习、知识理解与自身体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把学术性知识转化成教学知识,零距离对接学生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临沂大学:构建“六重融合”模式 培养卓越教育硕士,培养学生在职场中、基于职场、为了发展职场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基于教研基础上的教学智慧的养成卓越教育卓越教育,使之成为富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

临沂大学:构建“六重融合”模式 培养卓越教育硕士

“线上线下融合”培养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

借助云班课、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线下融合工具以及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设计,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贯穿于教学、作业见习、实习、研习、论文指导等教育硕士培养全过程。通过学研融合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锤炼教育硕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创新能力,使其熟悉掌握并运用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取向儿童的学习诉求,有针对性开展线上或线下教学,确保有效开展因材施教活动。

临沂大学:构建“六重融合”模式 培养卓越教育硕士

“校地融合”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育人的协同能力

构建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小学卓越教师校地协同培养基地、多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积极探索校地联盟、产教融合的教育硕士综合培养模式。在校院两级理事会助推下卓越教育,整合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与临沂市优秀中小学密切合作,设立临沂商城实验学校、临沂朴园小学等多所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全流程、全方位推进校地融合,培养教育硕士“五育融合”的综合育人能力。

临沂大学:构建“六重融合”模式 培养卓越教育硕士

“多元评价融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

强化过程性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将过程性、表现性评价贯穿于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全过程,对教育硕士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质性评价;采用闭卷考试或课程考查的形式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应用分析能力进行客观量化评价。同时,使用“互联网+”技术改革评价方式,整合传统纸质档案盒评价、校友邦App评价与微信公众号等电子档案式追踪评价工具,及时反馈教育硕士的学习及实践情况,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卓越教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5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