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从唯物主义看“心灵鸡汤”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诞生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此即唯物主义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作者以为,意识由物质产生,其本质就是物质的一种形态,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其实就是一种物质影响其他物质。如果把这篇文章也看作一个心灵鸡汤,亲爱的读者,你的主意识可能并不会完全接纳我的理论,或者你认同我的理论但是缺乏实践它的动力。

一、什么是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是指带有精神安慰作用、动机强化(励志)作用,对人精神和内心有积极影响的语言或文字。

过去,人们愿意去相信心灵鸡汤可以带给自己正能量,对自己的生活有积极作用。杰克·坎菲尔德发明鸡汤文学的故事本身似乎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坎菲尔德前半生十分平淡,在他45岁的时候欠下了14万美元的外债,每天靠面条过日子。还不上钱,他只能手绘了一张一万美元的巨额钞票贴在墙上聊以自慰。坎菲尔德每天盯着这张“钞票”看,一次他正在盯着钞票发呆的时候,“上帝伸出手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他突然想做一名励志书作家,很快写出了第一本《心灵鸡汤》。

但坎菲尔德只是一个中学教师,还欠着外债,只能一家家出版社投稿。投到143家,他认为已经够坚忍不拔,认输也不丢脸。但是无妨再试一家正要破产的出版社。少要点钱,只付1500美元,结果《心灵鸡汤》一经问世大受欢迎。后来坎菲尔德自己又撰写了近80本各式《心灵鸡汤》,其他模仿者的各种书籍、文章更是层出不穷。由此诞生了“鸡汤文学”如何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从唯物主义看“心灵鸡汤”,甚至“毒鸡汤”也应运而生。

但随着鸡汤的泛滥,人们开始质疑心灵鸡汤的作用,认为鸡汤文学只是些无意义的噱头。看那么多鸡汤有什么用呢?“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二、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意识与物质

如何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诞生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具体到人类自身,物质是以什么方式去决定人的意识的呢?现代医学给我们提供了解答:内分泌。

人的身体会分泌200多种激素,分别作用于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其中大脑会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等,影响人的情绪和喜好。在人们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大脑就会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两种激素可以缓解身体的疼痛,让人感受到快乐。

(在这里要插一段毒品的危害。人身体的骨骼、关节、肌肉、血液无时无刻不在摩擦、碰撞,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疼痛呢?正是大脑分泌的内啡肽抑制了这些痛感。人在吸食毒品的时候,大脑会因为毒品的刺激产生大量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带来强烈的快感,但是从此之后,大脑自动分泌这两种激素的功能就会受到抑制。现在有些新型毒品,一旦吸食,大脑就会丧失自主分泌内啡肽的功能,除非再次吸毒。没有了内啡肽的调节,身体各处摩擦带来的痛感难以抑制,直接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仿若万蚁噬心,难以忍受。吸毒者对毒品产生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依赖,因此难以戒断,往往不断复吸,以至身心俱损、人财两空。影响内啡肽只是毒品危害的一小部分,切记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大脑分泌激素的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一直在改变。当你从前不喜欢一样东西,现在却慢慢喜欢的时候,其实可能是多巴胺的分泌机制发生了变化。

这个机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由人类自行调节,通过不断地接触,逐步建立对某种物质或行为的激素反馈,这就是所谓的习惯的力量。延迟满足也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

当你不断告诉自己要学好英语,并且开始每天坚持背单词,大脑也开始慢慢接受这个设定,逐步提高你在学习时候的激素分泌水平,如此循环往复,强者愈强。此即唯物主义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作者以为,意识由物质产生,其本质就是物质的一种形态,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其实就是一种物质影响其他物质。)

如何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三、鸡汤文学的作用

那么鸡汤文学到底有没有作用呢?其实,这还是取决于读者本人当下的处世态度以及对鸡汤是否认同。

当你认同鸡汤中的道理并主动阅读的时候,阅读鸡汤的行为本身就会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即便你看完就抛之脑后,也会带来短时的欢愉;而且这份认同会促使你去实践鸡汤中的道理如何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当然这个前提是读者当下愿意积极进取并乐意做出改变,如果读者消极避世、自我怀疑,看到一些努力、奋斗的鸡汤,可能反倒抑制了多巴胺分泌。

当你不认同鸡汤的道理或者对鸡汤文学嗤之以鼻时如何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阅读鸡汤就不会得到大脑即时的正反馈。这并不代表鸡汤就绝对不会起作用了。人的意识分为主意识和潜意识,主意识不认同的理念可能被潜意识给记住了,这些潜意识多数并不起作用,但是如果读者多次接触到同一理念,潜意识就可能改变读者的观念,使其逐渐接受这种理念。这就涉及到唯物主义“质”与“量”的原理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质变。

四、结语

当你不安于现状,准备做出改变,刚开始一定是不容易坚持的。比如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由于之前不喜欢阅读,在刚开始阅读时大脑分泌多巴胺的量肯定要远小于吃零食、打游戏时分泌的量。但是随着你的坚持,大脑的反馈会越来越高,或许有一天,阅读将成为你多巴胺分泌最多的活动,那一定大有裨益。

如果把这篇文章也看作一个心灵鸡汤,亲爱的读者,你的主意识可能并不会完全接纳我的理论,或者你认同我的理论但是缺乏实践它的动力。没关系,量的积累正在进行,你的潜意识已经留下了烙印。如果有一天在其他因素(或许是其他文章,或许是某些经历)的影响下质变发生,我的文章在你进步的路上产生了些许助益如何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或许你早已把我忘记,而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但那一定十分美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