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英语单词背诵表:学好英语的六种武器

这些软件可以用来学习英语,或者准备各种考试。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就算是专家的翻译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我们通常学习的时候,只要记住文章中的单词,大致理解语法现象也就算完事了。有些人是通过吃透一部英文电影,搞定英语学习的。最常见的最笨的学习英语方法,是一个单词写上几遍甚至十几遍。但是很多人,总是快要考试了才想起来要学,把英文等同于其他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最后的结果,可能就考不了高分。

第一种武器,化零为整。

这种方法,就是把大块时间打碎成零散时间,这种学习方法也叫“分散式学习”,而这种理论叫“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往往能够记住更多的内容。这种方法,作为英语学习的指导,会让你的记忆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需要记住二十个单词,你是一天连续记20分钟容易记住呢,还是分4天,每天记5分钟更有效?你可以亲自试验一下。

我们之所以不喜欢重复,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讨厌低效,大脑总是希望一次搞定。就像男孩子追求女朋友,恨不能见一面就能直接能结婚。这种思维方式,反而找不到合适的女朋友。

学习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大脑中有这样的固有想法,希望一次就能记住,所以当没有记住的时候,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而真正记住的那些人,一定是重复记忆。

学好英语的六种武器

重复:瑞田学习力

很多人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总是遗忘呢?事实是,并非你总是遗忘,而是所有的人都如此。人们总幻想有什么妙法可以过目不忘。就算那些号称记忆大师的人,也不过是短暂的过目不忘而已,如果过去几个月,记忆中也剩不下多少。

把时间打碎,也是目前各种文章反对的时间管理方法,认为碎片化时间没什么用处。而对于记忆来讲,碎片化的副产品就是多次重复,而多次重复,是记忆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里需要把握分寸,究竟要碎片到什么程度合适。

这种理论最早的发明人是一个波兰人,叫赫尔曼·艾宾浩斯。他说:

同样的重复次数,若恰当地分成几组、拉开时间距离来完成,要比集中起来一次完成的效果明显好很多。

艾宾浩斯就是发明记忆曲线的心理学家。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记忆曲线。

那么,究竟应该重复多少次?多长时间重复一次?每次需要多长时间呢?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复习间隔研究。

俄亥俄卫斯理大学(Ohio Wesleyan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哈里·巴利克(Harry P. Bahrick)通过实验,发现了分散学习的一些规律。

哈里·巴利克原来以为每两个月重复一次的复习方法,可能会根本记不住多少内容,实际实验却发现,这种方法跟每两个星期复习一次的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到最后发现,每两个月复习的方法记住的内容,比每两个星期复习一次的记忆多出50%。长期的重复,要好于短期重复。

复习次数研究。

彼得·沃兹尼亚克(Piotr Wozniak)在1987年发明了一套计算机软件,叫supermemo,这种软件会在你学习某一个单词或者概念一定时间后,自动提醒你进行重复。目前很多背单词的app都使用了这样的理论来设计单词的重复时间和重复次数。比如扇贝单词。

根据彼得·沃兹尼亚克的理论。重复的次数参考如下:

第一次学过之后,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

然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

过一个月再复习。

之后,复习间隔可拉得更长,比如三个月。

在苹果app store 或者安卓软件下载平台上,可以下载到支持supermemo记忆规律的app,甚至只要输入 supermemo,就能找到相关的软件。这些软件可以用来学习英语,或者准备各种考试。

如何针对考试设计复习的时间和次数?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家哈罗德·帕什勒(Harold Pashler)组织了一次大型的记忆研究,通过互联网方式,对1千多人进行研究实验,最后对于准备考试这一课题,获得了相关的实验结果。

如果还有一周考试,最佳复习时间是第一次学习以后的1-2天之内。

如果还有1个月考试,最佳复习时间是第一次学习后的1周。

如何还有3个月考试,最佳复习时间是第一次学习后的2周。

如果还有6个月考试,最佳复习时间是第一次学习后的3周。

如果还有1年考试,最佳复习时间是第一次学习后的1个月。

即使在一天中,也不要一次学习英语几个小时。如果你想每天投入英语的时间是4小时,你最好把这4个小时分成8个30分钟,或者4个1小时也好过一次学习4小时。

第二种武器,吃透一篇文章。

回想一下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是否做到学过的文章都吃透了?还是浑沦吞枣?相信大多数人不会想到把一篇文章所有的方面都吃透。

什么叫吃透一篇文章?

搞懂文章中所有的单词;

搞清楚文章中所有语法现象;

自己能够用文章的句子模型造句;

甚至可以完全背诵这篇文章。

当然,即便如此,你也可能很难搞懂所有的内容,因为甚至翻译本身可能就是错的。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就算是专家的翻译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学好英语的六种武器

吃透一篇文章:瑞田学习力

吃透一篇文章这种思想,也反常识。因为大多数人不喜欢去抠一篇文章。我们通常学习的时候,只要记住文章中的单词,大致理解语法现象也就算完事了。这种学习的方法的瓶颈,就是永远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永远在浅层的理解上徘徊新东方英语单词背诵表,不能实现真正的“学会”,停留在照猫画虎的阶段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仍然没什么太大的进步的原因。

有些人是通过吃透一部英文电影,搞定英语学习的。比如新东方前英语老师许岑。

第三种武器,调用全部感官。

通常的认知,把学习英语停留在看和写的层面,这是大多数人学习的误区。所以就会导致不会说,也不会听,甚至也写不好。

学习和记忆并不是简单的看,而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记忆过程。既然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那么多的感受器官,为什么不把它们全部利用起来呢?只有通过立体的学习新东方英语单词背诵表,才能获得深刻的记忆,更深刻的理解。

怎样才能立体的学习?

立体学习,就是用我们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全部可能用上的器官来进行学习。

我们拥有眼睛,这是学习中最常用的器官,就是视觉器官,也就是看。看,人人都会,人人也都在用。所以,关于看,在此可以不必多说。

学好英语的六种武器

立体学习:瑞田学习力

而听,则包括听录音,和你自己发出的声音,用声音刺激你的大脑,进行思考和记忆。

写,则是用笔或者用你的电脑,手机app进行记忆。

用眼睛看一遍,然后用你的嘴说一遍,再用笔写一遍,再用耳朵听一遍。这种立体轰炸,会让学习的效果翻倍。这种方法,也是反常识的方法。通常,人们都比较懒惰,而大多数人的做法,则是看看就完事,顶多写一下,听和说则基本没有了。背着写则更不用提。

最常见的最笨的学习英语方法,是一个单词写上几遍甚至十几遍。机械的简单重复,这种方法的无效性已被大多数科学实验证明,在过去的学校教育种,这种方法的使用非常常见。而更有效的,则可以参考第一种武器,就是多次重复。

第四种武器,持续学习不中断。

大多数人习惯的,是中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放弃一段时间,发现英语不够用了,然后又开始学习,比如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英语变成了短板,好多岗位无法胜任,于是开始临时抱佛脚。

如果一个人到海外,在英语的环境中度过几年,再说起汉语可能就会词不达意。所以我们会经常听到那种汉语夹杂英语的腔调。同样,如果你在汉语环境,不坚持英语的学习,当然你的英语也就无法流畅起来。所以,学习英语,一天也不要中断。

中断,会破坏你的学习循环,如第一种武器说的,要化整为零,而中断,可能把“零”变成了“零碎”,起不到加强学习的效果了。

中断,还会把你本来费力养成的好习惯破坏掉。我们持续做一件事所需要的意志力,远远低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的。

第五种武器,耐心。

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耐心,当然英语也不例外。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英语都缺乏耐心。缺乏耐心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

考试前才想起要学习,而不是提前持续的学习。总希望有什么捷径,突击一下,这种方法的结果,就是考完就忘,不能真正学会一门语言。

还比如,到用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学习一下,用过了,也就停止了学习,而且也用不好。

感觉单词太多了新东方英语单词背诵表,怎么背都背不完,于是就泄气,停止了学习。过一段时候,又受了什么刺激,重新想起来要学习,又开始背,就这样,反反复复,没有进展。

第六种武器新东方英语单词背诵表:学好英语的六种武器,用中学。

我们学习英语,很多时候感觉用处不大,是因为没有把英语放到用的环境中去学习。比如你是一个美术老师,感觉好像英语跟美术没什么关系。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有价值的文章,都有英文版,或者说都是英文写成的。如果你学会了英语,你就能获得更多最新的知识,包括美术的教学知识,甚至美术知识本身。汉语写成的文章或者书籍也没有英文的多,而很多翻译过来的书籍杂志,又有很多错误。所以,当你不想混日子,希望自己的美术授课水平不断提高,当然要学习最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资源来源于英语文章或者书籍。

当我们有用的需求,我们自然就想学习。只有在用的过程中,学习效果最好最高。考试也是一种“用”的需求。但是很多人,总是快要考试了才想起来要学,把英文等同于其他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最后的结果,可能就考不了高分。

总结一下这六种武器:

把时间化整为零,才能高效学习。具体到每次学习的时长,学习的间隔,复习的间隔。

把一篇文章吃透,才能真正冲破天花板。

用你可以使用的全部感官学习,立体学习法。

持续学习。

保持耐心。

在应用中学习。

英语学习就像一层窗户纸,要想捅破,就要使用上面的六种武器持续努力。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最核心的品质,就是耐心和坚持。

更多提高学习能力、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冥想的分享,请关注:瑞田学习力。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

新东方英语单词背诵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2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