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北外新闻网

三、服务社会,树立品牌形象:举办“新华社英文评论对外报道写作培训班”12月12日,我院与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新华社2016年“外文采编培训项目英文评论对外报道写作培训班”正式开班。五、“北外青少英语”迎来快速发展“北外青少英语”以专业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多角度的师资培训和评价机制,以“环境贴心、专业贴心、流程贴心、态度贴心”的运营模式,在其所在城市的青少英语培训市场中,有着重要影响力。

编者按:2016年,北外迎来建校75周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召开纪念建党95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大学综合改革,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各院系围绕学校重点工作,认真谋划自身发展。“2016院系发展要闻系列报道”继续聚焦院系发展,今天我们关注国际商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商学院:建设多语种、跨文化、多区域的全球化商学院

一、举办多民族、多国文化节,以多元文化展示国际化办学成果

2016年,国际商学院全日制中外学生在校生规模已经突破1800人,学生来自全球五大洲和国内所有省市自治区。国际商学院的跨文化教育涵盖了从课堂教学到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拥有了经济管理学科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其中,国际商学院招收了来自全球近60个国家的400名外国学生,他们来北外学习中国经济和中国商业,全面促进了我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研究和学生工作的发展。3月到5月,国际商学院分别举办了多民族文化节和多国文化节,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各自的风俗、饮食、服装、音乐、舞蹈及独特的历史文化。多民族文化节和多国文化节促进了国际商学院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融合交流,展示了国际商学院学生别具一格的风采。

image001

二、打造高水平智库,全方位服务于G20杭州峰会

作为与财政部和媒体合作的智库机构,我校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以G20杭州峰会为契机,围绕峰会主题,开展了系列学术活动,扩大了我校在区域与全球治理领域的影响力。系列活动包括:组织中心专家撰写与峰会有关的评论文章10余篇,发表在《光明日报》《人民网》《新浪财经》等重要媒体;多名专家接受央视网、北京电视台等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的采访;举办了G20杭州峰会后的全球治理高级研讨会,邀请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研讨全球治理问题;编纂了以“G20杭州峰会:期待与解读”为主题的《国际经济观察》内刊。

image005

三、推进商学院全球认证,进入认证攻坚阶段

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经济管理学科建设,自2015年起最新新闻:北外新闻网,国际商学院启动了AACSB全球商学院认证工作。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是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项目的首要认证机构。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15所顶尖商学院完成了该认证程序。8月2日,我校国际商学院通过了AACSB初审委员会IAC(Initial Accreditation Committee)的认证资格审核,进入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AOL(Assurance of Learning)筹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际商学院将重新全面梳理办学目标、师资力量、课程建设、论文发表等方面的每一个细节,凝练办学特色,以期最终得到国际专家组的认可。

四、实施多语种教学战略,全面启动校内跨院系合作

2016年,国际商学院多语种战略进一步落实,与校内各个院系合作,在全面普及英语的基础上,在国际商学院开设了不同语种的必修课程北外青少英语培训中心,与中东欧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研究院进行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合作。2016年,学院与法语系合作,同时开设西班牙语和法语两门第二外语课,供相关专业学生自由选择,由此实现了包括英语、中文、朝鲜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的多语种教学,使我院成为具有鲜明北外特色的多语种商学院。

image009

五、牵头“一带一路”合作制高点,启动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

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商学院“多语种、跨文化、多区域”的建设目标,由我校国际商学院牵头,国内外三十多家高水平商学院参与的“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于6月份正式启动。该联盟主要是建设涵盖丝绸之路国家的商科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商学院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以教育合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该联盟是国内首个以商学院为平台建设的国际教育合作组织,对我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全球化将起到促进作用。

image013

北外青少英语培训中心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探索发展新路,树立品牌形象

一、加强协同创新,拓展学术平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创办《国际传播》杂志

《国际传播》于2016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该刊物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由我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协办。总编辑部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外国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为西部编辑部,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为东部编辑部。

照片 《国际传播》杂志封面

《国际传播》是一本面向国际传播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学术期刊。该刊立足实践性,强化学理性,体现前瞻性。《国际传播》强调“一国一策”传播策略研究、受众研究、合作传播机制研究,努力推动中国国际传播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目前,我院主要负责“国际时局”和“传媒动态”两个栏目的组稿工作,同时参与各栏目稿件的编辑工作。

二、深化国际交流,搭建文化间跨学科桥梁:举办“当代马可•波罗—国家形象建设和中国品牌推广”学术对话

10月15日,我院与英国切斯特大学共同主办“当代马可•波罗—国家形象建设和中国品牌推广”学术对话。此次学术对话活动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国度的声音,从历史、文化、商贸、营销、品牌传播等角度,重新认识马可•波罗开启中西方交流的包容和对话精神。正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胡邦胜在发言中强调:作为一名新闻人,唯有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观念更新三者结合,多走多听,打破传播学单一壁垒,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形象构建和品牌推广做贡献。

三、服务社会,树立品牌形象:举办“新华社英文评论对外报道写作培训班”

12月12日,我院与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新华社2016年“外文采编培训项目英文评论对外报道写作培训班”正式开班。新华通讯社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陈良杰、副主任姜涛,我校党委副书记赵旻、副校长贾德忠出席典礼。我院牵头组建了具有丰富新闻报道工作经验和专业培训经验的中外结合、业界和学界结合的师资团队。此次培训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北外青少英语培训中心,帮助学员加强英文评论写作能力,提高新形势下议题设置能力,助力新华社掌握对外传播的主动权、分析解读的定义权、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实现从“被动回应”向“主动出击”的转变。培训为期10天,20位来自新华社总社及国内各分社从事英文采编报道的编辑、记者参加了本次陪训。

照片 新华社培训合影

四、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学生媒体《107调查》及学生作品获多个重要奖项

2016年,我院学生媒体《107调查》屡获大奖。11月,在《中国日报》2015-2016届两岸四地“校园学报新闻奖”中文组评选中,包揽“最佳文化艺术新闻报道”奖项前三甲和“最佳新闻写作”亚军。同月,《107调查》在“第三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再次荣获“十佳校园媒体”称号,多篇新闻作品斩获单项奖。

五、科研工作成果丰硕:荣获“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优秀科研集体一等奖”

2016年,我院获“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优秀科研集体一等奖”。设在我院秘书处的“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被中国新闻史学会评为2015年度优秀二级学会。这将进一步促进我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升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我院谢庆立、郑保国、刘滢三位老师的论文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委员会2016年优秀论文奖”。

照片 科研集体一等奖

国际教育学院:连接北外精神,引领基础教育国际化特色办学

北外青少英语培训中心

一、北外与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达成战略合作

2016年,我校成为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在中国的唯一高校合作伙伴,并获得独立审批剑桥国际课程中心的授权。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曹文当选中国剑桥教学联盟北方区主席。6月6日、12月1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宁波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中心揭牌仪式先后举行,国际课程中心招生工作随之正式启动。10月以来,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在北外连续举办“剑桥学校领导力工作坊”和“国际课程及教材研讨高管对话”等活动,与北外开展国际教育领域的深层对话交流。

image002

二、引领基础教育国际化领域的合作交流

10月21日至22日,由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基金会、北外附属宁波外国语学校联合承办的以“基础教育国际化特色办学的质量保障”为主题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三届国际教育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举办。10月23日,由英国使馆文化处主办、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国际教育的未来—中英中学校长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11月4日,院长曹文受邀出席了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12月15日,院长曹文受邀出席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全国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校校长论坛。

image004

三、四所新校助力“北外附属学校”品牌建设

8月19日,北外附属邯郸外国语学校揭牌仪式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9月,北外附属贵阳学校正式开学。12月16日,北外附属如皋龙游湖外国语学校在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湖畔举行奠基仪式。北外附属杭州外国语学校的招生工作也于2016年正式启动。“北外附属学校”品牌的再次拓展与延伸,是我校融合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地方基础教育的实际举措。

image007

四、北京市教委高校共建中小学项目深度拓展

2016年,我校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在“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共建会上介绍经验。4月北外青少英语培训中心,“北外支持北外附中附小发展项目专家研讨会”举行。同年,继北外附属中学、北外附属小学之后,北京市教委将海淀民族小学、西颐小学、双榆树一小及顺义杨镇一中纳入我校对口支持的共建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根据大学要求,承担了以上共建任务,为北外服务北京市基础教育、探索高校与中小学协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image009

五、“北外青少英语”迎来快速发展

2016年,“北外青少英语”在全国新开设6个校区,扩建2个校区,推出“国学经典”课程项目。截至12月,“北外青少英语”已开拓4个城市,校区总数达26所,在读学生近2万人。“北外青少英语”以专业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多角度的师资培训和评价机制,以“环境贴心、专业贴心、流程贴心、态度贴心”的运营模式,在其所在城市的青少英语培训市场中,有着重要影响力。

image011

(新闻中心 国际商学院 新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5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