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深度备课八知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依据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而制定的,并且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也是课后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制的科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象化。教师在备教材的过程中应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地位做全方位的思考。

【摘要】备课是教学的基础环节,备课的质量高低对教学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要实现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学的深度备课,就要从备教材、备课标、备考纲、备学情、备教法、备素养、备真题、备时政等八个维度着手,攻破备课难点,实现高效、深度备课。(原文载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刊全文转载。【关键词】深度备课;中学政治教学;核心素养《礼记•中庸》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理,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备课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深度备课呢?一、教材——知“书”:备课的“根本”备教材,解决的是备课“把握何深度”的问题。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发言人”,是专家和学者根据课程标准所编订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更加包含着党和国家对新一代青少年能够在未来成为一个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殷殷期盼。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依据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而制定的,并且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也是课后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承载着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决定着这节课应该如何上。教材所具备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整合性,使其成为教师备课的“根本”。

当前的高中政治四本教材整合了经济、政治、文化和我国治国理政理念背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等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要以教材作为最根本的备课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制的科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象化。因此,教师在备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程标准》,了解其在“课程目标”部分对教学目标的相关规定,明确本节课学生的具体学习目标,从而认识自身对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应该把握的何种深度。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提示与建议”对教材“动手术”,即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删减,并适当加以补充拓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逻辑知识结构体系。分析本课内容组成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备教材的过程中应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地位做全方位的思考。首先,思考本课内容的知识框架,即知识点的构成都有哪些。其次将知识点放置于整个模块中去思量,它在本模块学习中处于何种地位。每个知识点都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但是它的“承上”具有哪些内容,它的“启下”具备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思考。教师只有深入分析之后,站在宏观的角度去授课,这节课才能够有逻辑,才能有体系。

最后,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思考本节课在整个政治生活四个模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了解本节课知识点与其他模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逻辑性和整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加深学生知识点的理解。要适当对教材进行“解构、整合与开发”。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面对教材的时候专业知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深度备课八知,不能将其简单的作为一个单纯的教授本节课知识点的行为,要明确教材具有整合性,不仅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传授知识,而且要将教学的过程看做是学生的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将教学目标转变为帮助学生构建新知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启发探究未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他们目前的学情对教材进行“解构、整合与开发”,使之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传授目标由“知识”转变为具备“素养”。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单单只停留在教授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获得能力,提高学生素养。为了实现由传授知识,到教会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素养的方向转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就要更加深入。教师应从教材出发,在备课过程中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思考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

二、备课标——知“标”:备课的“纲领”

备课标,解决的是备课“领悟何高度”的问题。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纲领”,规定了学科的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及内容的应然高度,是教材编写、学科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说明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任务、角色及关系,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提供了标准和说明。领悟课程标准是实施学科教学的前提,把握课程标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只有遵循课程标准的备课,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但在当前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备课与课程标准“脱节”的现象,如预设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存在偏差、曲解课标理念与教学活动设计形式化,以及忽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设计等。上述现象是课程标准本身具有的内生性因素及其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外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使教师的备课与课程标准“挂钩”,就需要对造成备课活动中标准缺位问题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立足于课程标准的备课取向,能够有效减少基于主观经验备课的随意性和止于教材内容备课的机械性,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打破传统教材观对教师的束缚,转消极被动的“机械型备课”为积极主动的“创生型备课”;通过引导教师超越感性经验的局限,转主观随意的“臆造型备课”为客观严谨的“科学型备课”。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立足课程标准找到教学活动的主题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

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

三、备考纲——知“纲”:备课的“依据”备考纲,解决的是备课“备到何难度”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定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和复习备考的依据,更是导向教学的主要指挥棒,它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作用,规范了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省市自主命题中都要遵循的规范。考纲明确规定了思维能力是考察的重中之重,培养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考纲规定考试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取运用所学知识、阐明事物道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组卷原则、题型、难易度等考试的基本规定。教师在备考纲时,必须要先理清考纲与教材的关系。考纲规定的考点有几百个,但并没有对考点详细的解析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这就需要教师将考纲与教材结合,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考纲是“纲”,课本是“本”我们要既看“纲”又抓“本”,以考纲为依据,对应教材找出知识点,标于教材上。岁岁年年“点”相似,同一个考点多年反复命题,考察的往往是命题的热点,考纲规定的考察难度也能对教学中把握难度有指导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针对高频考点进行教学设计,攻破重难点。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为例,近六年全国新课标I卷客观题考察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中的内容为例,其中“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替代品与互补品)”考点在2015、2016和2017年均有考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设计相关教学活动,突破重点难点,正确把握备课的难度。

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

四、备学情——知“彼”:备课的“支点”备学情,解决的是备课“拓展何广度”的问题。学情分析是科学备课的前提,实现教学目的要搞清学情,不知道学生“在哪里”,只追求学生“到哪里”,何谈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以生为本”。富于成效的学情分析有助于操作课标中的指导性教学目标,有利于具体化教材中的规范性教学内容,有利于系统化教学中的个体性经验,更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标准意识,在备课中践行“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情分析是备课的“支点”,决定了教学内容拓展的广度。如果说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师备课时应遵循的下限,那么学情就是教师达成科学有效备课目标应把握的上限。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必须重视开发“学情”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目前,虽然备课时进行学情分析已是教师们的共识和“规范动作”,但由于时间不足、缺乏测量工具、专业研究能力有限等多种因素,导致绝大多数教师的分析还停留在仅凭经验主观臆断的层次,使学情分析流于形式,降低了分析的准确性,损害了其对科学备课的指导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储备、学习习惯等,在课前准备时充分了解,可通过简单的问题测试来获取学生的学情,如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他非认知状态。教师还可以综合运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及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技术手段搜集资料,并以教师分析报告、学生分析报告和整体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从而为基于学情的备课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另外,备课阶段的学情分析并不是对学生全部的预备状况刨根问底,而应该指向与新授内容存在“连接点”的学情,确保分析的针对性。

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

五、备教法——知“法”:备课的“关键”备教法,解决的是备课“效果达到何程度”的问题。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如讲授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探究法则体现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亦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制约,如理论性偏强的教学内容适合用讲授法,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可采用实验教学法或活动教学法,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则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同时,教学方法更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小规模的班级教学和大规模的班级教学有各自适合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与内容,也有自身的优点与局限,教师要达成教学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发挥教师自身的擅长的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是备课的关键所在。那么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备教法,就是要选择适合学生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备课,要由知识传授式备课转向“3P”式备课(即问题式备课、参与式备课、项目式备课),达到凸显“知识”获得“过程”提高“能力”的魅力与价值,构建“素养”为本的新教学方法。

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

六、备素养——知“源”:备课的“归宿”备素养,解决的是备课“教育何目的”的根本问题。2014年4月我国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思想政治学科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后所生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品格的综合。它代表着政治学科最关键与核心的内容,具体指通过培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四个核心素养来达到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的目标。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思政学科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命题提供了“价值引导”,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按照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去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进行课程评价。教师备课有无有素养意识是能否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在课后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前提。目前,在素养的背景下,教师教学的一切因素都要围绕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框架作为备课的出发点。思政学科借鉴国际PISA测试以及信息不对称提出的评价框架:以学科任务为引领,构建融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学科(知识)内容于一体,指向关键行为表现的评价框架。

根据这个评价框架和基本学科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引导。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特殊性,它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重要教育政策,有着自己独有的价值理念和表述,教师应以此作为备课的基本价值引导。着眼于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以真实的社会情境作为背景,这意味着教师在备课中要立足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选择和探索运用恰当的生活热点、生活情境和生活案例,来诱导学生的关键行为,以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的有机结合。要讲究引领策略的教学设计。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在初中阶段,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目标;高中阶段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则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结合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针对不同年级的核心素养目标,应采取不同的引领策略。另一方面,思政学科的基本任务具有难度递进性。对于不同的学科内容,要实现的学科任务也具有差异,采取思维引领、问题对话引领、情感素材引领、练习引领,实践活动引领还是其它的引领方式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进行思考和选择。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核心素养虽然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概念,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包含大量的关于人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观点,如仁爱、礼敬谦让、家国情怀等。教师在备课中把可利用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能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实现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备课中发掘优秀历史传统素材能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更好地培养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

七、备真题——知“难”:备课的“工具”备真题,解决的是备课“效果何程度”的问题。历年的高考真题是备课的重要工具,在备课中极具参考和研究价值。教师只有利用好这一工具,才能更快地把握高考所涉及的重点难点题目、题型及其比重,进一步强化重点知识点,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备课思教学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真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后实战经验,帮助检验备课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有效的真题训练,既能检测学习效果,利于查漏补缺,又能逐步适应高考考试题目的常考点、题型、难度等;同时,通过重点题型的训练,学生能提高解题的熟练度,锻炼和保持做题的“手感”。教师在备真题时要以真题为途径,找出备课所需重点突破的知识点。可尝试在历年真题中把握备课的难度以及梳理出教学中需要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建议教师可以在备课前先对应每一模块仔细研究往年考题,以方便定备课知识点的难度与知识的扩展广度及深度。此外,教师可将真题作为检测工具,为教学查漏补缺。一般来说,近五年之内的真题基本涵盖了高考90%以上的知识点和考试信息,因此多练可信度高、科学性强的真题,能够快速有效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帮助突破新课学习中学习到的重点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在训练中把握命题思路,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提高真题实战经验,为教师的教学查漏补缺。

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

八、备时政——知“用”:备课的“素材”备时政,解决的是备课“教学何力度”的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政治学科教学与时事政治结合被进一步强调。2008年教育部提出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它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教基一厅[2012]4号文件)》中提出“发挥时事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小学时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基于此,教师要时刻关注时政热点,把政治学科内容与时政结合起来。首先,备课中把政治学科内容与时政结合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学校的政治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时政教学。教师将教学重点理论与典型的时政素材配对,有利于做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把主干知识与本年度大政方针对接起来,既提高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又提高解读时政材料的能力。因此,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和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对政治理论知识多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有学生认为政治课就是教师的“洗脑课”。时政中包含了学生通过媒体可知可感的军事、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关注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政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时政教学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能够通过关注时政热点增加对政治理论的认同感,并培养他们明确的是非观、政治认同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功夫,学生的效率”,要打造高质量的时政教学课堂,教师必须得在时政备课中下功夫。再者,结合有利于丰富教学促进教师的知识迁移和专业知识成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对政治教材的某个知识点往往想不到要设计哪些合适的典型材料才能易于让学生明了该知识。这里一方面反映的是教师知识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反映的是教师对生活时政的关注不够。如果老师能够搜集、提供丰富而鲜活的材料,据此与学生开展对话,往往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时政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时刻留心生活时政,注意积累并把它作为教学备课的重要素材不仅能提高教师对时政的敏感度,还能弥补教师知识能力的不足,便于教师教学课堂的知识迁移和专业知识成长。

教师在政治备课中发掘和把握时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培养终身时政备课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终身备课,形成教师自己的知识海洋”。时政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国际国内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发生的事件。随着社会的向前推进和发展,新的时政又会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与时俱进,关注新闻报道、关注世界各大媒体发布的重大事件,形成终身时政备课的意识。精心选择合适时政材料。时政材料的选择应“新、近、典”的原则。首先,时政材料的选择应兼具时效性和教育价值。时政材料的选择结合时政本身的时间性,从中选取最近一段时间内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政材料,从而体现时政的教育价值。其次,时政材料的选择应具有生活性。某段时间内国内外发生的事件非常多,但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时政材料才能成功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详细比较分析,选择与青少年有关的时事热点作为案例,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最后,时政的材料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一则时政材料往往包含许多政治主题,但是政治教学中不同的课时具有不同的任务,且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将教学重点理论内容与典型的时政素材配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以使材料充分反映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时政的基础上更好掌握政治理论知识。

为了选择合适的时政材料,教师有必要对国家近期的政策方针、两会和党代会等审批通过的文件进行研读,以便在备课中把主干知识与本年度大政方针对接起来,这样既提高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又提高解读时政材料的能力。另外,教师对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和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的事件的关注有利于教师在备课中对各种时政素材的分析比较和选择。根据内容优化方法。时政素材的呈现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目前教师的教学备课中,常采用把时政作为“案例材料”并辅之以讲解的方式。如果教师选取的时政热点能吸引学生、教师本身的讲解能力强,并且教师设计的问题有趣,这种方式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为了长期保持学生对时政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思考更多的时政素材呈现方式,比如利用时政热点创设情境,采取小论坛、竞赛、点评和演讲等丰富的时政活动形式,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透彻理解所学,提高认识政治的热情。

火花思维l3课程大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6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