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外壹佳英语:"奋进之笔-中国教育70年"特别策划第六期:曹文谈国际人才培养

作为中国英语教育领域的领头羊,EPLUS北外壹佳英语肩负起培养“中国的国际人和国际的中国人”这一社会责任,以4-18岁中国孩子国际素养教育规划体系作为核心办学理念,打造孩子的全球胜任力。PLUS北外壹佳英语首席学术官曹文女士,一起探讨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与未来。曹文:刚才说到我们的下一代学习英语的方式,其实已经预示了这种变革。PLUS北外壹佳英语的社会责任——培养“中国的国际人,国际的中国人”。

【栏目介绍】

奋进之笔——中国教育七十年

2019年是新中国诞辰70周年,中国教育在这7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规模大发展、人才多元化,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已成为世界教育第一大国,正在向教育强国迈进。

值此普天同庆之际,网易教育将采访在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起到重大推进作用的重要人物和团体,深度分析中国教育改革进程,向祖国70华诞献礼!

【第六期】

E PLUS北外壹佳英语曹文:培养“中国的国际人和国际的中国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外语教育和国家发展的脚步紧密相连。

从最开始的俄语“一枝独秀”;到中美建交、对外开放,很多人从学俄语转而学英语;再到一代人见证英语成为三大主科之一;现在,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出发点已经不再局限于考试、升学,而是把它当作开阔眼界、全面发展的一种实用工具……可以说,英语已经不再是一种试卷上的符号,它超越了语言,走进了生活,成为新时代中国人融入全球发展的重要依托。

一个人的语言边界就是他的思想边界。作为中国英语教育领域的领头羊,EPLUS北外壹佳英语肩负起培养“中国的国际人和国际的中国人”这一社会责任,以4-18岁中国孩子国际素养教育规划体系作为核心办学理念,打造孩子的全球胜任力。

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国际素养”?面向未来,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又是怎样的?

本期,网易教育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E PLUS北外壹佳英语首席学术官曹文女士,一起探讨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嘉宾介绍】

 奋进之笔-中国教育70年特别策划第六期:曹文谈国际人才培养

曹文,留英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首席学术官。

主要兼职:剑桥国际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东亚)、北京欧美同学会理事。

曾任北外应用英语学院副院长,北外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北外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市第八届青联委员,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委员。

曹文教授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在北外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博士毕业后专注于青少英语教育和国际教育,和团队一起,创办了“E PLUS北外壹佳教育(原北外青少英语)、“UNIPLUS北外国际”两个教育品牌,为“北外附属学校”、“北外国际课程中心”和“北外国际外语特色实验基地”提供一系列外语和国际化教育支持服务;主导了北外与剑桥英语考评部、剑桥国际考评部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她先后出版了《留学,就这些了!-- 北外PASS的故事》、《英语,儿子“教”我学 -- 北外妈妈教授的英语教养日记》、《英语,孩子这样学 -- 4-18岁孩子英语成长路线图》、《英语,阅读是金!-- 北外妈妈团家庭英语阅读实录》、《大猫英语系列分级读物》家庭指导手册、《从0到1:基础教育国际化特色办学的实践与创新》等著作,并主持了《培养孩子成英语学霸》喜马拉雅语音节目,她的“北外曹文”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

【采访实录】

EPLUS北外壹佳英语曹文:培养“中国的国际人和国际的中国人”(来源:网易教育综合)

网易记者:在中国,英语教育都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曹文: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英语学界或者外语学界的很多知名学者都对英语教育的发展发表过专著和论文,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找出来看一看。

从新中国诞生以来,我们说的更多的是外语教育,因为“英语教育”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说到外语教育,从最开始的俄语一枝独秀,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的外语教育越来越多元化了。以北外为例,我们已经从最开始的只有俄语这一门语言发展到了现在的101种语言。可以说,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紧密相连,这是比较宏观的视角。

在这里面向网友,我更想亲密一些,从大家亲历的视角来讲述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我们就讲三代人:

第一代,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父辈是从学俄语开始的,随着中美建交、对外开放,很多人从学俄语转到了学英语。

第二代,我们自己。这方面更有亲身体验,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硕士、博士,我们见证了英语成为三大主科之一,不管想不想学,都必须要学,因为升学要求我们必须过这一关。最开始,英语顶多算是一种试卷上的符号,但随着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英语已经从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语言,逐渐变成了开阔眼界、促进发展的一种工具。

第三代,我们的下一代。当然,英语是三大主科之一的局面没有改变,孩子仍然必须把英语学好,但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出发点已经不再局限于考试、升学。在课堂之外,他们有大量机会自主、自发地使用英语,比如娱乐、休闲。很多产品像电影、动画片、资讯等都是以英语为载体的,互联网上大多数内容都是用英语写成的,掌握了英语,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取这些信息。还有国际交往,无论是说英语的人来到中国,还是中国孩子走到说英语的国家,旅游、交友、游学、做项目等需求已经让英语变得更加实用化了。对于选择出国留学的孩子,英语更是可能成为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语言。

所以,三代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方法和用途折射出了新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网易记者:面向21世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育可能会发生哪些变革?

曹文:刚才说到我们的下一代学习英语的方式,其实已经预示了这种变革。用比较简单的话来表达,就是——超越英语。我们学习英语不再是工具论,不再是考试论,不再仅仅为了升学,而是为了看世界。

有一句话叫:“一个人的语言边界就是他的思想边界。”

如果一个人只会一种语言,那么他的思想边界就会被这一种语言所禁锢,如果他会两种语言甚至更多语言,那么他的思想边界就可以无限延伸。现在,我们总说全球化、国际化,如果不能掌握除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要做到全球化和国际化就只是空谈。所以,语言是先行,但语言并不是终点,我们学习语言是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全球化、国际化的人才,这是新时代赋予语言学习的一个新使命,就是超越语言。

 奋进之笔-中国教育70年特别策划第六期:曹文谈国际人才培养

网易记者:您是如何定义“国际素养”的?

曹文:其实“国际素养”不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它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先说“国际”这两个字,大家怎么理解?如果查字典会发现,国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国际就是海外的、境外的、国外的,这种错误的理解,首先要纠正过来。中国也是国际的一部分,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现在谈论任何国际的事情都不可能忽略中国。这不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即使是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论“国际”的时候也不可能忽略中国。所以,说到“国际”,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事情,才能更有定力地去谈论别人的事情。

在中国的语境下提“国际素养”,主要涉及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中国,首先要有“中国素养”,要知道中国的文化、历史、教育对素养的要求。2016年,教育部推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分为三个大维度,每个维度下有两个小维度,每个小维度下又有非常详细的解读,它很好地定义了中国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都需要发展哪些素养。

第二个层面是国际,2018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全球胜任力”的概念,从知识、态度、技能和价值观4个方面分别定义了什么是全球胜任力。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OECD每三年都会对全球的15岁孩子进行一个测评,测评的简称叫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未来,OECD就是要以这4个维度为出发点,测评各个国家15岁孩子的全球胜任力。当然,现在还停留在理论策划阶段,但我们也有所期待,因为中国已经连续三次参加了PISA,未来也会更积极地参与,让我们15岁的孩子在全球平台上和各个国家的孩子PK(比较),看看谁更具备全球胜任力,或者说什么样的教育能够滋养出更具全球胜任力的孩子。

从这两个层面可以比较全面地定义“国际素养”,当然,这也是当下的理解,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进一步加强。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重庆北外壹佳英语,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中生存,必须成为一个“国际人”。这个国际是指,你既要有本国的根,同时,又起码要知道另外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和发展,可以在两个国家之间无缝交流、理解、包容,这是国际素养的最低要求。当然,掌握更多语言更好。

用朴素一点的话来表达,就是E PLUS北外壹佳英语的社会责任——培养“中国的国际人,国际的中国人”。

网易教育:作为大学教授,您当初决定做基础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曹文:从教育本身来说,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它是一条通道,孩子接受完基础教育之后,可以就业,可以选择职业学校,也可以进入大学。如果大学办基础教育,它会知道如何将这个通道打得更通畅,它会知道基础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地衔接大学教育。

从学术的角度讲,大学教育有一些内在属性,比如专业性更强,更加强调体系化,知识体系更完整。但我更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

老百姓都知道,在北京或者一些大城市,最好的公立学校一般是大学附属高中、初中、小学。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趋势?这是因为,如果附属学校真正能够拥有大学的资源、大学的视野和大学的视角,确实可以让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的通道变得更通畅。从小学一年级直到高三,这12年的基础教育可以更加体系化地打造孩子,让孩子更加顺利地进入大学。

此外,我还想举世界顶级大学剑桥大学的例子。剑桥大学有一个剑桥大学考评院,它共设置了两个分支,一个是剑桥大学英语考评部,负责开发英语测评,一个是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负责开发课程和考试,这两个部门服务的对象都是18岁以下的孩子。作为世界顶级大学,剑桥大学以大学的资源、大学的视野和大学的视角来提升和支持基础教育,并以此为使命,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我认为,大学做基础教育不是出圈儿,如果想让一个国家的教育健康发展,那么,大学关注基础教育就是一个天然的使命。

 奋进之笔-中国教育70年特别策划第六期:曹文谈国际人才培养

网易教育:您认为大学做基础教育的优势有哪些?

曹文:先说大学的优势,大学比较突出学术性重庆北外壹佳英语,就是专业化和体系化。不管是做大学教育,还是做基础教育,或者进入任何其他商业领域,都会强调大学这种天然的属性,这也是大学进入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同时,除了具备大学的专业化和体系化属性之外,北外还有两个天然的DNA,就是外语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

这可以用我们E PLUS北外壹佳英语的一句口号“大学视角、国际视野”来阐述,以课程为例,E PLUS北外壹佳英语设计的课程是从4岁到18岁的一个完整的国际素养成长路线图,在这个路线图里,既可以帮助孩子达到中国英语课程标准对他们英语水平的要求,同时重庆北外壹佳英语:"奋进之笔-中国教育70年"特别策划第六期:曹文谈国际人才培养,又能对接国际英语标准。

网易教育:您认为,K12民办教育之于公办教育有哪些意义?

曹文: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延伸到教育领域,除了要让孩子在公办教育中完成成长所需的规定动作,我们还应该提供满足孩子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需求的教育。公办教育的使命是公平、均衡、优质,这是全球公办教育都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而公办教育以外的其它教育重庆北外壹佳英语,不管是叫民办教育还是各类培训,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它们肯定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存在的。这种需求是什么呢?就是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公办教育体系中,这种个性化和特色化可能无法得到完全满足。当然,公办教育也会照顾到一些,比如开展课外活动或者推广选课模式,但是可能无法得到深入、持续的发展。所以,家长就会把孩子送到公办教育体系之外的地方来实现这种发展。

网易教育:面对新时代下的新需求,英语教育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什么?

曹文:提到新时代,那么,新时代到底“新”在哪儿?我们可能马上会想到两点:第一是科技的发展,第二是全球化和国际化,这是新时代的两个典型特征。新时代的教育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以科技发展和全球化、国际化为驱动,面向未来而发展的。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或者英语教育未来会怎样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很难预测的。对此,EPLUS北外壹佳英语提出了“学习生态”,这是一个从教育生态学理论发展出来的概念。

我们发现,如果单一地以课内教材来学习英语,它注定是不丰满的,不可能达成培养“中国的国际人,国际的中国人”的使命。所以,我们提出教育生态学,它能够涵盖一个孩子学习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让学习像生态一样丰满起来。这个生态具体什么样?它包括很多的融合和连接,比如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纸介和电子、中教和外教、家庭和学校、国内和国外、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英语教育和学科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我们希望构建这样一个生态,把这些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孩子的全人发展,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为了学好英语之后融入现在不断发展的世界,然后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

网易记者:非常感谢曹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曹文:谢谢大家。

进入中国答卷>>

重庆北外壹佳英语

重庆北外壹佳英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9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