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培优和学而思网校难度:学而思网校:持续进化

免费直播课让更大的用户群体了解了学而思网校,也让学而思网校看到了优质内容的价值和影响力。年,学而思培优在南京开始进一步尝试双师课堂。在规模差距缩小的同时,学而思网校认为自己仍有教学体验和质量上的优势。学而思网校将教研定位为产品设计师,“不仅仅是设计内容的手脚,也是思考内容的头脑。为此,学而思网校在各个科目推行分层教学,例如仅数学就分为五档难度。年学而思网校在管理上也进行了多次迭代。

受疫情影响,2020 年波澜动荡。

2020 年 2 月,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推出全年级、全学科免费直播课,并在央视频、学习强国等平台同步上线,高峰期每天观看人次超过 6000 万。

这期间,郎朗、纪连海、张宏杰、樊登等各领域 “大师” 也先后做客学而思网校,为全国学生做公益直播。免费直播课让更大的用户群体了解了学而思网校,也让学而思网校看到了优质内容的价值和影响力。

在春季学期开学后,学而思网校成为在线教育行业内,唯一至今仍然坚持输出免费课的头部机构。

从去年 5 月推出的同步习题课、8 月上线的免费预习课到持续至今的免费直播课专区,学而思网校的一系列动作显示,将打造优质免费内容,作为兼具品牌和增长属性的重要模块。

在内容领域持续投入,通过打造免费课程、大师课、素养课等高品质内容,以期赢得口碑,驱动用户规模增长,是这家老牌教育机构在激烈竞争中下定的决心。

用户的选择已经能给学而思一些信心。据 QuestMobile 等第三方机构在 2020 年发布的数据,学而思网校 APP 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在在线课程类 APP 中遥遥领先。

这条备受关注的赛道里,学而思网校做出的选择,正在等待时间的证明。

双师大班课的先行者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全国中小学生开启在线上课模式,这让市场看到了在线教育的潜力。一位在线教育公司高层表示,全球超过 80% 的教育投资都流向了中国,“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上一次被疫情推了一把的,还是电商和游戏——2003 年 “非典” 期间,阿里巴巴上线了淘宝网,腾讯上线了 秀及 游戏平台。也正是在这一年,学而思(好未来前身)看到了在线教育的机会,通过网络为在家学习的学子答疑。

那是线下教培的黄金时代——留学业务起家的新东方在 2006 年上市,并在 3 年后开始探索中学业务,当时学而思已在北京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小有名气。

当线下辅导业务还在贡献超过 95% 的营收时,好未来就开始筹备组建网校。

2008 年,学而思信息事业部成立,公司高层的想法是,线下业务能做得小而美,但难以满足更大需求。

当时学而思的线下业务在北京很火,要服务更大范围的学生,就要往线上发展——而同一时期,大多数竞争对手的重点仍是线下业务。

网校从光盘形式开始摸索,先找了有互联网从业背景的杨志伟,两年后,好未来联合创始人刘亚超接手。当时的在线教育,受限于技术条件,采用录播形式,没有学生的实时反馈,老师找不到感觉,学生主动性不强,完课率低。

2012 年,YY 直播上线,直播浪潮从游戏、秀场蔓延到教育,甚至有直播平台喊出了颠覆传统教育的口号。

但学而思网校一直不敢全面切直播——在网校高层看来,直播的辐射面远远小于录播,且直播需要大量优质的主讲老师,培养成本高。

好未来内部,海边直播、外教一对一直播和考研直播同时上线。最后,海边直播的主讲老师 + 辅导老师的模式跑了出来,通过辅导老师解决直播课后辅导的问题,从而提升优秀主讲的价值杠杆,这就是后来被全行业模仿的 “双师课堂” 的雏形。

2015 年,学而思培优在南京开始进一步尝试双师课堂。

同年,学而思双师直播课的续报率有了大幅提升。看清模式后学而思培优和学而思网校难度:学而思网校:持续进化,学而思网校全面转型直播,放弃了已经十分可观的录播课程收入。果决背后,是希望做到专注。

但也是在学而思网校道路初明时,市场又开始酝酿新动向:

双师课堂的模仿者逐渐出现,他们带着更多的钱、更激进的烧钱思维和更迅猛的互联网迭代速度发起了进攻;学而思网校作为先行者的优势开始受到挑战。

以用户为中心

2015 年,刚创立不久的猿辅导、作业帮仍在探索拍照搜题模式。而当学而思网校把路趟出来之后,竞争者们纷纷转型、跟进,双师直播大班课的竞争日渐激烈。

早期线下业务的成功,给了学而思网校试错的空间;始终存在的危机感,是学而思网校摸索出双师模式的原因。

但模式本身不足以成为壁垒,同类产品开始竞争后,新的游戏规则是 “唯快不破”。

2019 年 4 月,猿辅导打响了暑期投放大战的第一枪。49 元课程大量在抖音、微信等渠道铺开,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

以线下教育起家,打法更谨慎、做法更重,且早已上市对财务情况更敏感的好未来经历了一个艰难的适应期。

2019 年 6 月,学而思网校招聘了部分兼职班主任老师。

“之前我们没想过会有这么大的用户量,短时间突然必须跟进。” 学而思网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部负责人对《晚点 LatePost》表示。

这场反攻从 2019 年秋季开始,在 2020 年持续加码。

2019 年暑期结束,当所有竞争对手都暂停投放后,学而思网校则直接开始了秋季投放,并把 “网校就上学而思” 的大红色广告牌铺满了北京的公交地铁站。

明面的投放投入之外,看不见的调整在于师资力量和组织结构,它们共同指向 “以用户为中心” 和提升体验的目标。

2019 年以来,学而思网校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运营动作。

一是更积极的招人:2019 年学而思网校暑期特训班的一个痛点是班主任老师短缺,更低的师生比意味着更好的服务体验。

学而思网校为此在全国各地大量招聘、培养班主任老师,目前共有 15 个班主任基地,为全行业之最。

第二个动作和招人密切相关,随着教师规模扩大,在线教育行业面临着相同的新挑战:“异地管理”。

跟谁学目前员工已经突破 2 万人,作业帮达到 3 万人(包括 APP、硬件等员工),猿辅导则有 4 万多人(包括斑马 AI 课员工),其中大部分都是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的辅导老师,各家人数基本都在一年内翻了倍。学而思网校的公开招聘人数也不相上下。

对班主任基地的异地管理水平决定着网校的产能:每增加一批正价生,就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班主任老师储备,进行培训;它也会影响学生体验,常见的问题是,由于各地方服务标准不统一,导致一位线上报名的学生被分配到不同区域,体验到的服务差异很大。

为应对以上问题,学而思网校在 2020 年设置了基地中台,它统一了各班主任基地的考核目标,并将原来的单个结果指标续报率,拆分为出勤率、完课率、练习提交率、练习订正率四个过程指标,考核更加细致。

“这是个持续进化的组织,一旦调整好节奏,产能马上就跟上来了。” 学而思网校相关负责人说。

最后一个动作则是指向 “以用户为中心” 的组织架构调整。

总体思路是将过去的语数英等学科部门划分变为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的四个学部划分。

同时,从学科驱动转向产研驱动。学而思网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交互性。

例如,以前教研人员借鉴线下成熟的教学经验,认为孩子要学会一个考点,至少要做会三道题,即使学生会觉得比较辛苦;但现在的想法变成了,可以只讲两道练习题,另外一题用比较趣味化的方式展示。“首先要有趣,学生能听得进去,才能真的有效。”

相关人士透露,2020 年学部调整之后,学而思网校秋续寒春两季续报率在原有高水准的基础上,又有显著提升。——以学而思网校目前的体量和增长速度,提升的意义比数据显示的分量更加重大。

“教育是个长链条行业,细分下来可能上百个环节,每个环节优化 1%,1% 的 100 次方也是非常可怕的。” 刘庆逊说,“做强比做大更重要,学而思网校始终关注长期给用户提供的价值。”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学而思网校率先推出了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免费直播课,上线的课程涵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 12 个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编程、体育、美术、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政治、历史 13 个学科,还包括一系列大师课、素养课、学习方法分享、心理辅导等课程。免费直播课上线后,高峰期,每天观看直播课的学生超过 6000 万人次。

免费课改变了学而思网校的用户结构,也让高层看到了课程资源带给广大用户的价值。帮助学生们每天进步,把关注的视角更多聚焦到用户而非公司自身,才更贴近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在免费直播课之后,好未来高层认为,这一洞察同样适合整个学而思网校,于是拍板口号,“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句口号背后,是学而思网校对学生心态的观察:行为心理学有一个说法,“21 天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的某项行为如果坚持 21 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

“我们会一直全身心投入。” 刘庆逊说,“我们反对规模扩张导致的 ‘虚胖’学而思培优和学而思网校难度,坚持在扩张中也要 ‘长肌肉’”,即使在行业每日投放数千万的暑期阶段,学而思网校内部对价格管控依然严格,不会因为增长压力就增加折扣,在压力下依然保持着每天关注客户心声,实时复盘客户体验中的问题。

他举例说,短信营销是行业内常用的一个有效增长手段,但由于收到了一些针对营销短信的客户投诉,学而思网校在 2020 年夏天果断砍掉了短信营销,放弃了这一增长来源,“客户体验永远是排第一的”。

做大与做强

在 2020 年以前,学而思网校内部的原则一直是 “口碑传播大于营销”。

2020 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开始了:猿辅导一年融资达到 35 亿美元,作业帮则拿了 23.5 亿美元。市场获客成本从 1000 元一位正价生,被抬到 元,上市后连续九个季度盈利的跟谁学也出现了 9 亿元净亏损。

各家的学生规模已经在不断缩小。在规模差距缩小的同时,学而思网校认为自己仍有教学体验和质量上的优势。

刘庆逊表示学而思培优和学而思网校难度,学而思网校续报率、转化率两个核心指标上均有显著优势。据《学而思 2020 年学习大数据》,2020 年高考,清华、北大录取新生中,每 13 个新生就有一个是学而思学员;在北京,这一比例升高至 3:1。

从教学成果来看,高中奥赛国家特训队中,超过 1/3 的队员是学而思学员,近 500 名学而思学员斩获奥赛全国奖牌,超 1000 名学而思学员荣获奥赛省一等奖。

“好成绩” 一直是学而思的优势和口碑来源。近期,在学而思网校线下投放中,也重点提到 “好成绩来自好方法”,一位学而思人士表示,“好方法” 背后是研发能力——学而思网校运用个性化教学模型结合教研数据云,研究学习的科学,让孩子科学地学习。

研发能力之外,还有好未来 18 年的教学教研积累支持。好未来目前形成了标准化教研和师训系统,和新东方、跟谁学的名师模式不同,好未来侧重建立能持续产出优秀老师与内容的体系。

一方面,学而思网校对教研和主讲有一套成熟管理方法,意图是稳定且高质量的产出教学内容。学而思网校将教研定位为产品设计师,“不仅仅是设计内容的手脚,也是思考内容的头脑。” 相关负责人说。

对主讲老师,学而思网校要求每节课必须写逐字稿,即使是执教十几年的主讲老师,每节课也会准备万字逐字稿。“我们的标准化内容就是 85 分,你再差照着逐字稿讲也不会差,但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都希望讲出特色。”

在标准化与个性化的选择上,学而思网校通过集体磨课来平衡:每节 1 小时左右的课程,基本都花费超过 10 倍的时间打磨,每位主讲老师在集体讨论后的课件上自由发挥。

另一方面,学而思网校也在努力减少对过往经验的路径依赖。

一位教研人员表示,学而思以培优起家学而思培优和学而思网校难度,积累的内容难度都偏大,而对手没什么历史包袱,内容更偏向大众。

为此,学而思网校在各个科目推行分层教学,例如仅数学就分为五档难度。在学而思网校看来,如果只提供一种类型的产品,规模很难做大,因为只满足了一类用户的需求。

一位投资人表示,目前各家在线教育公司都拿了大量的钱,但长期竞争比拼的将是各家的综合能力——品牌、教研、管理各个维度都至关重要。

在品牌上,学而思品牌创办 18 年,已经在一二线城市积累了一定品牌影响力。

刘庆逊表示,疫情是学而思网校的分水岭,疫情前大部分学而思网校 APP 注册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疫情后二线以下城市用户占比更多——这意味着学而思的品牌影响力也扩展到了更大范围。

在教研上,学而思网校已经能够稳定输出高质量的内容与师资;2020 年学而思网校在管理上也进行了多次迭代。

到 2020 年秋季,头部四家在线教育公司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 1000 万,按照 20% 的转化率计算,至少有 5000 万的 K12 用户已经被触达过,这意味着至少 25% 的中国中小学生已经体验过在线教育课程。

进入 2021 年,在线教育行业头部机构的角逐也随之更为激烈。在这个背景下,能率先回归创业初心与教育本质,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师资力量提升、课程开发、教学研究等方面,持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赢得用户口碑,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机构,才有自身赖以生存的基础和长期发展的空间。

- FIN -

学而思培优和学而思网校难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