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词典在线使用:牛津词典录入千余汉语词 个别词汇直译雷人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牛津词典收录了1000多个来自汉语的词,其中包括闽南语和粤语。厦门大学英语系副教授肖晓燕(音译)称:“牛津英语词典中已经吸收了1000多个中文词汇,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将‘走狗’直译成‘runningdog’,将‘不折腾’译为‘buzheteng’,将‘中国宇航员’译为‘taikonaut’。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英语中许多词汇中吸收了其他语言的文化元素,包括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汉语。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牛津词典收录了1000多个来自汉语的词牛津英语词典在线使用,其中包括闽南语和粤语。

厦门大学英语系副教授肖晓燕(音译)称:“牛津英语词典中已经吸收了1000多个中文词汇,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将‘走狗’直译成‘runningdog’牛津英语词典在线使用,将‘不折腾’译为‘buzheteng’,将‘中国宇航员’译为‘taikonaut’。”

历史上,许多英语单词直接借用了中国的粤语方言,比如一些菜品名的译法:杂碎(chopsuey)、炒面(chowmein)、点心(dimsum)等。

牛津英语词典在线使用

英语吸纳中文词汇的另一个主要贡献者是闽南语,比如“台风”(typhoon)和西方快餐中最常见的配料“番茄酱”(ketchup)。此外传统的中华文化也起了影响,“阴阳”(yinyang)、“功夫”(kungfu)、“太极拳”(taichi)。

19世纪的西方殖民史中也带来了一些词汇,比如“苦力”(coolie)、“磕头”(kowtow)等,这些词都和当时特有的现象有关。中国20世纪中期一些与文化大革命(1966年到1976年)有关的政治词汇也被英文直接借用,比如“赤脚医生”(bare-foot-docto)、“毛语录”(littleredbook)、“红卫兵”(redguards),“纸老虎”(papertiger)、“大跃进”(bigleapforward)。在那些日子里,这些词让西方人对中国产生负面形象。

牛津英语词典在线使用

然而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又出现一些清晰而响亮的词牛津英语词典在线使用,比如“中国加油”(ChinesecheerJiayou!),这种词引起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无疑是正面的,对中国崛起的证明。

《经济学人》杂志还曾报道过中国男多于女的现象牛津英语词典在线使用:牛津词典录入千余汉语词 个别词汇直译雷人,将未婚男子“光棍”翻译为“guanggun”;《纽约客》描写中国大陆新一代时出现了一个词“愤青”(fenqing);其他诸如《卫报》等媒体还出现了诸如描述腐败“关系”的“guanxi”一词,“人肉搜索”(humanfleshsearch)则是出现在2010年。

肖晓燕说:“随着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我们预计英文词典将会借用更多的中文字词。”(苏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5人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