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社会内卷自上而下,从左至右遍布各个角落,就连幼儿园、小学教育都难以幸免。
为了孩子良好教育成长,家长们“孟母三迁”火花思维适合多大的孩子,抢报学前教育,幼小衔接班,小升初衔接班,假期兴趣班火花思维适合多大的孩子,堂下补课等,都不想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火花思维适合多大的孩子,焦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果真能达到预期吗?
有些家长可能说:“社会内卷得要死,多学总比不学好,班里同学都在补课,上兴趣班,总不能让我家孩子输在起点吧。”
我想说这是育儿教育中一种盲目跟风的病,这种盲目抢跑不仅等于白跑,甚至可能会让孩子输在起点上。
内卷处处可见
盲目起跑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后果:
知识特长多而杂,不够专精
当年毛主席提出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要读死书,放在当今社会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现如今这种观念被来自社会内卷的恐慌所冲击和曲解,在教育比拼的时候,盲目追求多而全。有些家长觉得,从小让自己什么都会点,长大了自己再去拓展自己的兴趣;甚至有些家长觉得反正将来大学毕业要靠学历吃饭,这些特长拓展只是锦上添花而已,随便学学就行。家长们有没有思考过,倘若这种浅尝辄止的育儿理念延续到孩子的未来,会有什么结果呢,他会不会学什么东西都三分钟热度,了解个皮毛就觉得已经熟练掌握,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未来成功要素中量的积累的。
我想要说的是首先安全才是个人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运气,大部分人充其量还只能在1-2个方面有所建树;再者全才的培养不是一股脑的什么都让学,什么都培养,而是专攻一个方面,再将成功经验借鉴到其他领域,因为学习方法和思路都是相通的;还有就是全才培养背后逻辑被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先抓思维、习惯和品质,底座铺得越大,沙才会堆得越高。
家长希望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盲目攀比源于家长的面子,心里安慰
比如隔壁家孩子报了火花思维课,学弹吉他,奥数......我们也报一个吧,有种“他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的不服输精神。这实则是将孩子的出息当成家长炫耀的资本,过度在乎形而缺少神;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心理负担和挫败感,会让孩子觉得如果自己表现不够好,家长会很不开心,他这一辈子就永远活在家长的虚荣下,永远告别了“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孩子的帮助或许很小,对家长内心安抚实则很大,到底是培训孩子还是在满足家长呢,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会快乐吗,能体会到做自己主人的乐趣吗?
攀比源于面子和自卑
在校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甚至还有降低
许多学生课堂没跟上,课下也没请教老师补回,最后滚雪球似的直至发展为听天书。家长见此状就焦虑,觉得必须通过课下补课让自己的孩子下堂课跟得上,甚至有些学生成绩还可以,其家长认为补课可以帮自己孩子开小灶,,这样不光会帮孩子查漏补缺,还会精益求精。
抛开教育机构的方式方法问题,以上现象会给孩子心理形成一种暗示,即上课不认真听课,课下可以找机会补回来,还帮着辅导作业;白天没玩够,晚上在补习班还可以继续和小伙伴里玩耍。所以孩子们乐此不疲,以此下去,孩子的学习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变本加厉,看似平时作业“都会”,模考就原形毕露。请问这是家长们想要的结果吗?
思维有多“困”,我就有多困
家长对子女教育义务的缺失
一项调查显示:孩子的教育结果是在家长和教育环境共同作用下呈现的,其中家长教育占比很大,这是因为孩子从小最先模仿的都是最亲近的人,所以父母的肢体言语及思维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孩子。此所谓“猫生猫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凡是受过良好教育或者思维很好的家长,其子女的学习成绩都高于普通学生。
这种现象早已普遍为社会接受,武汉市外语小学入学招生不仅要面试学生,还要面试家长,家长不达标的孩子一律不录取,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一定层面上学校愿意选择“良好的合作伙伴”对孩子进行共同努力的付出火花思维适合多大的孩子:抢跑也可能会让孩子输在起点,而不是网上流出的“我把孩子送去学校,考不好你们要为我孩子成绩负责”,“我要是会教孩子,还要你老师干嘛”。家长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能理解,社会上谁又没有上司,谁又不做家长呢?这种无奈和心酸虽是每位家长的写照,但也不能抵挡客观规律对样本的分类和区分,如果孩子都能考上清北,那人才要怎么区分?同时家长决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培训机构,以此来减少自己在对子女教育培养中的义务和责任,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家长变优秀了才有足够能力去“配得上”下一代的成长的输出环境,否则孩子只能残腿赛跑,起跑时就已落后别人一脚。
等待被学校面试的家长
容易迷失教育方向
报班和学专业知识是术层面,教育的真正意义是道层面,通过对知识学习的积累,感悟出不变的道理来为自己导航,让独立思维和端正的三观陪伴一生,而不是为了100分不择手段。所以盲目的培训有可能让教育迷失方向,孩子的终点不是学什么,而是怎么思考怎么过好一生。所以培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能锻炼品质、提升思维,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你会发现往往眼睛里只盯着钱的人往往赚不到大钱,眼睛里只盯着分数的同学考不了高分,优秀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系统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课本上知识为他所用,考试成绩只是顺便的测试了下他运用的能力而已。
我们的举动离教育的意义越来越远
大部分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向清北看齐,往往盯着高分学习成绩和各类竞赛,却很少去探索好成绩背后的逻辑和基础能力。能考上清北的孩子,不仅新知识吸收和理解能力很强,而且学科知识形成体系,关联度很高,可能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学习习惯却如出一辙。发挥作用的实质是学习习惯好,思维好,形成探索式体验教育,举一反三,而不是只停留在课本知识上,让课本知识为他的思考和生活所服务。
本篇就先分析盲目起跑可能会出现的几种不良后果,下一篇将和大家分享我个人认为在习惯培养、思维锻炼、体验式和拓展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鸣。
原创文章,剽窃必究,欢迎大家多关注,留言和转发,谢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13人参与